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分析
海肉力尼沙汗·如孜 买买提·木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海肉力尼沙汗·如孜 买买提·木沙,. 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分析[J]. 林业研究,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251.
摘要: 林业育苗是林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育苗阶段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质量,研究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至关重要。本文将以新疆于田县地区为例,介绍林业育苗中常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在林业育苗中合理运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 林业育苗;病虫害;防治技术
DOI:10.12721/ccn.2023.157251
基金资助:

引言:现阶段,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工作未引起林业工作人员的重视,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方式不合理,防治技术在林业育苗中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相关技术人员应重视育苗阶段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科学运用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一、新疆于田县地理环境概述

于田县位处新疆和田地区东部,与民丰县、策勒县接壤,占地面积3.95万平方千米。该地区地形呈牛腿状,南北高差3500米,由南至北形成高山、戈壁、沙漠等多种地貌单元,包括冰川、冻土、火山、沙漠等地貌类型。于田县属暖温带内陆干旱荒漠气候,是典型的干旱绿洲型农业生态区,山区面积占比较大,为林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随着林业发展速度的提升,对林业育苗中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效果提出较高要求。

二、常见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无公害防治

无公害防治技术用于林业育苗阶段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且技术应用成本低,更符合林业发展需要。以生物天敌防治技术为例,该技术可用于林业育苗阶段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通过引入病虫天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作用范围广且防治效果显著。如鳞翅目害虫的天敌周氏啮小蜂,引入周氏啮小蜂防治病虫害需结合林业育苗实际防治需要,按照每667平方米内设置8至10个放蜂点、每处放蜂点放周氏赤眼蜂1000只以上的规格应用该病虫害防治技术。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彻底消除病虫害的最佳方式,适用范围广且防治速度快,应用之前育苗人员需根据防治需要合理选择化学药剂,并确定调配药剂的比例,减少药剂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林业育苗中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的方式为喷雾,但该方式喷洒化学药剂仅有0.02%可被苗木吸收,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时,需采用注射、熏杀等更为科学的方式防治病虫害,提高药剂的利用率并避免技术应用污染周边环境[1]

(三)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对苗木及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这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原理为将苗木与病虫隔离,杜绝病虫进入苗木引发病虫害,不仅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能够保护苗木的生长环境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该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成本低,防治效果好,是林业育苗阶段常用病虫害防治技术。例如,育苗人员可涂白苗木的树干,阻止病虫接触苗木,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且用于涂白树干的颜料保温效果较好,能够保持苗木的生长温度,降低林业育苗过程中发生冻害的可能性。

三、林业育苗中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措施

(一)掌握病虫害特性

为提升林业育苗阶段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合理性,育苗人员应掌握苗木病虫害的特性,针对性制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方案。第一,橡蝽导致的苗木病虫害,危及苗木的枝叶,产卵期为4月,4至10月均为该病虫的危害期,病虫害高发期为7至8月。第二,蚧壳虫,花卉及果树类苗木常见病虫,靠吸食苗木的汁液为生,且该病虫的排泄物还会引发煤污病,危害极大。某林业育苗人员在防治该病虫害时,分析此类病虫害的特性,使用乐果乳液防治病虫害,并结合防治需要确定防治药剂的用量,在小壳虫幼虫期喷洒40%乐果乳液1至2次,间隔时间在7至10天左右,取得较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病虫害对苗木的质量影响降至最低。

(二)加强苗木管理

苗木管理应贯穿林业育苗全过程,以此保持苗木的生长环境,破坏病虫害的发生条件,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标,管理措施如下所述。第一,松土与除草,苗木的松土时间为入冬前,翻地深度在5至20厘米左右,保证松土后的育苗区域地面平整,并在松土过程中除草,以免杂草生长茂盛为病虫提供生存空间。第二,苗木修剪与整形,林业育苗阶段的重要工作,修剪工作开展时间为秋季,该季节苗木进入休眠期,整形工作的开展时间为春季。第三,苗木灌溉与浇水,根据天气状况确定灌水量,当最高气温低于30℃时,灌溉方式为喷雾,每天早晚喷水4小时,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停止喷水,灌水量过多会提高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育苗人员需尤其重视灌水量的控制[2]

(三)完善病虫害监测体系

为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效果,降低病虫害对苗木质量的影响,育苗人员应总结以往病虫害防治经验,完善病虫害监测体系,提前发现潜在病虫害,为制定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方案争取充足的时间。同时根据林业育苗阶段的病虫害防治需要,构建结构完整的病虫害防治监督机制,监督防治人员按照规定合理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某林业育苗人员在研究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方式时,收集苗木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不同病虫害发生前的特征,构建监测病虫害的工作体系,利用信息技术采集苗木的生长信息,判断是否存在发生病虫害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并安排人员定期深入林业育苗区域巡查苗木的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效果显著提升。

(四)重视前期病虫害防治工作

传统林业育苗工作中,防治病虫害技术应用时间为病虫害发生后,尽管可以对病虫害的危害进行控制,但病虫害仍会给林业造成经济损失,为此林业育苗人员应将前期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研究重点。为从根源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林业育苗人员需分析育苗区域的自然环境,了解苗木种类生长对环境的需求,适当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保护苗木的生长环境,以免外界因素破坏育苗环境,诱发病虫害。同时加强育苗区域的巡查力度,当发现已出现病虫害的苗木时,快速采取措施处理该苗木,以免病虫害在林业育苗区域内扩散。合理的前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可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甚至消除损失。

(五)组建专业人才队伍

育苗人员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主体,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技术应用效果,为充分发挥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作用,组建专业人才队伍至关重要。第一,组织林业育苗人员参与专业化培训,为林业育苗人员提供系统化的学习机会,使其掌握科学运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能力。第二,引导育苗人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中保持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第三,为林业育苗人员搭建交流平台,分享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经验。某地林业局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活动,林业育苗人员技术应用水平较高,能够针对病虫害防治需求合理运用技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3]

(六)提升苗木品质

将抗病虫害能力强的苗木作为育苗重点可降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难度,育苗人员在育苗过程中需关注苗木的生长状况。当苗木被病虫害侵蚀后,将苗木转移重点观察,记录相关数据以支持研究工作开展。研究病虫害的发病原理是提升苗木品质的前提,应引起育苗人员的重视,并研究部分植株抗病性强的原因,为苗木品种杂交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以便研究人员研发高抗病性的苗木品种,大幅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促进地区林业快速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林业发展关系紧密,及时有效处理病虫害问题可提升育苗质量,加快地区林业发展速度。新疆于田县地区林业育苗人员应关注病虫害防治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苗木培育需要,不断创新林业育苗中应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郭秀梅.林业育苗中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研究[J].种子科技,2022,40(15):103-105.

[2]卜婷.林业育苗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效果优化对策[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1,50(08):106-107.

[3]马英.病虫害防治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11):165-16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