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时代发展下,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为提高经济效益,人们不断毁坏天然林地,面对气候不断变暖,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态保护十分重要。本文对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1采取混交林方式,优化调整林木种植结构
在林业种植中,工作人员应当明确单一林木种植抵抗力较差,易加重传染病流行,人员在制定造林规划时,应当采取混交林方式,优化调整林木种植结构。此过程中,人员需全面调查种植场的情况,掌握造林周围林木生长信息,造林工作需穿插不同林木品种种植,巧妙组合几个品种,选择恰当地块进行种植,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壤为最佳,可采取穴状整地模式,沿等高线挖明穴,规格是50cm×70cm,使用无性系容器苗木,保证苗木健壮,未被病虫害侵袭,控制造林密度约100株/667m2,增强林木抵抗力,使人造林能够在短期内构成复杂生物群落。并且,更换抗病能力较差的林木品种,结合品种种植要求,确定种植行距、密度等,保证林间透光通风,为林木成长提供良好环境,造林后还要科学赋予,做好灌溉、施肥、除草工作,定期修正,摘除病叶、病枝,砍伐受害的、无价值林木,定期消毒清理,集中焚烧病叶、病枝等,以免病虫害对健康林木造成威胁。林地建设还要定期封山育林,禁止放牧、开荒、砍柴等因素破坏生态系统,促进林地尽快生长,增强自我修复能力。通过考虑林木不同品种生长特性,丰富林业生态系统,能够提高林分,即便出现病虫害后,也能够利用林内害虫天敌,遏制害虫繁殖生长,增强林地生机活力。
2增强病虫害检疫
2.1强化植物检疫
需强化植物检疫,各地区经济频繁交流,增加了外来病虫害侵入风险,需强化植物检疫工作,增强建议水平,以免不同地区内病虫害传播蔓延。林木种植中,部分幼苗、种子可能遭受侵害或染病,不利于其生长发育,也可能危害其他健康林木,需要人员栽种、播种前完善检疫工作,运输植物苗木、种子钱,开展产地疫情调查,调运中把控检疫关,及时处理染病植物。日常检疫中,不仅要积极开展植物检疫,也要定期检查林地区域土壤,以免土壤潜藏病虫害成为危害植物的传染源。
2.2根据地区环境特征、病虫害规律、林木种类进行预防
工作人员需结合以往病虫害防治经验,根据地区环境特征、病虫害规律、林木种类进行预防,该地区主要森林虫害为金龟子幼虫、落叶松鞘蛾、天牛,常见虫害有卷叶小蛾、云杉梢斑螟等,采取重点监测、系统监测结合方式,每年整理、归档测报数据,构建完善数据库。还可利用无人机、监控系统等快速检测病虫害,设置监测点,准确预测病虫害,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政务网发布病虫害简报,指导病虫害防治。通过监测网的方式,掌握病虫害发生过程及情况,确定监测覆盖率超过95%。
3病虫害多样化的防治方法
3.1采取恰当营林方法进行控制
(1)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病虫害防治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抗病品种能够控制病虫害流行,以免造成毁灭性灾害。特别是部分地区不适宜农药防治,面对土壤病害、林木病害及病毒病害,抗病品种可达到良好效果,以免由于农药滥用造成环境污染。
(2)育苗技术。苗圃育苗中,需结合林木不同生长周期,开展赋予管理,苗木初期需提供充足营养和水分,促进苗木健康生长,以免发生苗木猝倒情况。还要及时灌溉、施肥除草,通过林木间伐方式,改变林分郁闭度,优化林地光照,以免病虫害传播生长。而过熟林、成熟林也要加大监管,及时砍伐病害树木,集中销毁。
(3)除草修整。林地徐清除杂草,以免形成诸多杂草,和林木抢水抢肥,需经常性进行杂草处理,尽快清理杂草,选用化学药剂除草时,需要小心谨慎,经过试验后方能投放。
(4)喷白防护。树干涂白能够避免向阳位置遭受昼夜温差影响,兼顾杀灭越冬虫害,常用药剂是“石灰+石硫合剂”,涂白处理时间为10月~11月,能够降低树体升温速度,延长萌动时间3d,以免遭遇春寒导致霜冻损害。
3.2物理防治
(1)人工捕杀。昆虫部分个体较大,易于捕捉,爆发成灾后可动员工作人员、周围居民共同捕捉,加强防治,能够降低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2)隔离法。害虫在一定区域内扩散蔓延、传播,为降低传播速度,保护未产生病虫害林地资源安全,可在发生地、被保护地之间,建立相应长度、宽度的无寄主隔离带,以免进一步扩散病虫害。
(3)诱杀法。可利用害虫趋性集中诱杀,防范简单易行,经济效益高。多采取灯光诱杀的方式,利用昆虫趋光性特征,以黄色粘虫板为例,诱虫谱广,能够诱杀24科小型昆虫,多为缨翅目、同翅目、双翅目害虫,诱虫量达到94.5%,对于落叶松鞘蛾等诱杀效果显著。还可利用信息素干扰昆虫交配,通过释放此信息素的方式,干扰昆虫交配通信,诱捕害虫。
3.3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中,可采取低容量喷雾技术、超低容量喷雾技术、静电喷粉技术及静电喷雾技术。其中,低容量喷雾技术需喷洒药业量3.33L/667m2~12.33L/667m2,减少喷药液量,能够节省25%农药量,施药效率高,可保证药效;静电喷粉技术,粉剂越细则越能发挥药效,却也存在粉粒漂移的情况,降低药剂利用率;静电喷雾技术,喷洒过程中药液可形成带电雾粒,粒径通常35µm,形成雾滴有相同负电荷,空间运动互相排斥,不会产生凝聚,有助于全面覆盖林地;超低容量喷雾是指喷洒药液量0.33L/667m2。例如,天牛防治中,可喷洒1000mL/hm2绿色威雷防治,树干基部则注入400mL/hm2虫线清。
3.4生物防治
人员可利用活性物质或有益生物控制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目的,具有选择性强,无毒无害,不会污染土壤、空气的特点,加上天敌丰富,材料易得,能够自力更生取材。以虫治虫,是利用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衍的条件,繁殖天敌昆虫,改变地区昆虫群体结构;以鸟治虫,利用益鸟是营造便于益鸟栖息的条件,通过招引、保护结合方式,禁止林区打鸟,设置招引木和人工鸟巢;以菌治虫,利用松毛虫杆菌、白僵菌、青虫菌防治天牛,成本低廉、方便简单。
4建设一支拥有高素质、高水平的队队伍
提高人员能力,林地病虫害防治需要人员拥有相应工作经验,对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知识拥有深刻了解,方能早发现、早解决,减少病虫害危害。工作队伍建设中,需定期培训、考核从业者技术技能,可通过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组织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其工作能力与知识技能,增强工作效率。根据现有体制改革,各级部门需落实可持续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协调村、县、林管共同参与病虫害防治,做到全员全社会参与,注重病虫害防治。
5加强教育宣传
林地病虫害防治需以预防为主,基层林业部门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使得群众也能参与到防治病虫害工作中,及时发现周围区域是否爆发病虫害,早预防、早治疗,还要投入必要资金,配置相应设备,优化宣传工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种植中,面临病虫害的威胁,不仅会增加经济损失,还会导致造林成果与生态建设付诸东流,必须做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从而达到理想绿化效果。本文探讨了林业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迎臻.林业种植中针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有效路径[J].农村实用技术,2021,(08):110-111.
[2]马秀芳.林业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05):84-85.
[3]王国秀.林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21,(03):159-160.
[4]刘奎明.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02):121-122.
[5]王庆玲,王启余,邱翔,周立学.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有效路径[J].种子科技,2020,38(2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