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环境空气质量水平仍旧与国家要求与民众期盼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仍有不少区域在全年时间范围内出现或存在重污染天气的情况问题,重污染天气会给民众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也会极大的危害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因此,必须要对重污染天气进行防范治理。在此背景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逐渐建立,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环境监测预警发展概述
1.1早期环境监测预警工作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开展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并采用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方法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在80年代,我国初步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及监测方法标准,部分城市开始建设并使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自此之后,我国逐渐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国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在2005年,全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已经全面覆盖我国主要大中城市,但此时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内容主要针对煤烟型大气污染,主要监测污染物仅有二氧化硫、PM10以及二氧化氮三类。
1.2新形势下环境监测预警工作
自2012年开始,我国大气污染特征已经逐渐转变为复合型污染,主要污染源包括了工业废气、机动车排气以及城市扬尘,并且由局部地区污染向区域复合型污染转变。重污染天气出现和发生的次数与概率不断增加和升高。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开展环境监测预警工作,并通过技术创新、方法优化等众多手段方式提高自动监测水平,增加污染物监测项目数量。近些年来,我国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环境监测预警工作水平迅速提高,环境监测预警水平的提高,也为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提供了多方面帮助。我国在2012年推出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针对污染物监测数量,环保部门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具体涉及到SO2、NO2、O3、CO、PM2.5、PM10等。
从国家层面来看,2013年10月1日起总站开始针对复合型大气污染现象,构建了国家层面预报体系。2014年11月起,将未来5天的全国大气条件模拟和空气质量模拟等数值预报指导产品向全国省会城市和省级监测站、计划单列市监测站传输,支持省、市两级落实城市AQI精细化预报。从地方层面来看,按照“大气十条”要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相继落实了大气污染防治及空气质量预报技术支持能力建设。广东、上海、湖北、四川、辽宁和陕西环保厅(局)加强了泛珠三角(华南)、长三角、华中、西南、东北和西北区域预报中心建设,以确保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的有效落实。新标准的空气质量预报由初步分析到综合分析、由零散到集成、由实况到预报,实现了环境监测核心业务拓展与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
2环境监测预警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发挥的作用
环境检测预警具有诸多价值和优势,对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多方面意义。重污染天气作为我国常见的污染问题现象,必须要进行处理与解决,而将环境监测预警应用于重污染天气防范治理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环境监测预警的作用。文章本部分将对环境监测预警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阐述。
2.1强化各方面管理工作
(1)通过预警出污染天气,提前联合各工作单位从企业错峰生产、污染排放管控,城市管理、扬尘整治、大型物流车管控、尾气排放等方面降低污染产生;(2)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手段改善大区域污染状况,从而使重污染天气得到有效缓解;(3)通过污染源解析、分析污染过程、分析特征污染物等措施,来选择重点排放源管控手段,有针对性的控制污染现象。同时上述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为重污染天气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从而有效地防止重污染天气情况出现。
2.2提前预警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各级政府不断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工作,已经基本实现对每次重污染天气的提前预警,能够及时且较为准确地发布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预警紧急管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空气污染程度,并减少了重污染天气对环境以及对民众身体的损害。提前预警并采取响应措施,为降低重污染天气空气污染程度提供了有力保障,并能够为重污染天气的治理提供信息与数据支持。同时,环境监测预警能够展示重污染天气中最为主要的污染物以及可能存在的污染源,为重污染天气发生后的治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帮助。
2.3分析污染产生过程
在我国环境监测预警站点所使用设备与技术不断创新升级的背景下,当前我国大部分环境监测预警站点已经能够实现大气污染分析以及大气污染物实时监测工作。诸如颗粒物组分、光化学监测网等设施,能够对大气污染发生、发展以及消除过程中颗粒物化学组分特征进行监测分析,从而得到区域污染组分时空间分布情况,精准且高效地确定不同区域核心污染指标,并深入地分析和揭示污染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情况,为精准治理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帮助。同时,环境监测预警能够在预案评估与成本效果分析基础上优化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环境监测预警已经能够对重污染天气中主要污染项目污染情况进行高精度分析,使重污染天气的治理措施更加有效,提高重污染天气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具体的三种作用,如表1所示。
表 1环境监测预警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的作用
3环境监测预警工作优化建议
虽然我国环境监测预警工作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提高,但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预警工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3.1基于污染源加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在环境监测预警中,确定污染源以及监测空气质量两部分内容十分重要且关键。若污染源出现变化,则大气污染的成因以及大气污染程度与危害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各地各级政府需要基于污染源,持续加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根据污染源的不同确定空气监测的具体内容与措施,根据所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选择对应的防控与治理措施,从而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效果,推动我国空气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3.2提升设备与技术水平
随着我国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发展与完善,其所涉及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研究内容不断增加和深入,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污染问题、污染物、污染方式以及日益严格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关部门以及相关机构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不断创新相关监测分析技术,提高监测设备性能,从而持续提高环境监测效果以及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度。提升设备与技术水平,是环境监测工作、环境保护工作、环境质量工作、环境改善工作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应当是相关部门机构所要坚持的工作重点内容。例如,激光雷达监测技术隶属于立体监测技术,其不仅可以提供大气污染物空间监测数据,而且还可以逐步说清空间传输特征。为了更好的发挥环境监测预警水平,有关科研单位开展了走航监测、定点监测、飞行航测等多元化的激光雷达监测工作,其中,走航监测与飞行航测可以对移动路径上污染物垂直分布情况给予有效观测,并对污染来源与变化趋势给予准确判断;定点监测能够连续观测点位上空风速、风力、温度、湿度、颗粒物等垂直分布情况,以便更好的掌握混合层、逆温层高度、颗粒物形态等信息,这些均可以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数据支撑。
3.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虽然我国环境监测预警水平不断提高,但人才匮乏仍是阻碍我国环境监测预警工作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监测预警工作需要高水平专业人才支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人员、气象专业人员和数据统计分析人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环境监测预警工作开展的水平。当前我国相关专业人才数量少,人才缺口极大,因此有关部门需要与高校、社会进行合作,持续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水平、综合素质与严谨工作态度和负责责任心的工作人员队伍,保证我国环境监测预警工作能够得到人才的支持,不断发展进步。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重污染天气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的背景下,环境监测预警工作被逐渐应用于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中,文章对环境监测预警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其作用和价值进行了阐述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解决重污染天气问题。
【参考文献】
[1]何莹.环境监测预警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的作用研究探讨[J].中国化工贸易,2020,12(25):159-160.
[2]梁二芳.环境监测预警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的作用与启示[J].中国化工贸易,2017,9(26):161.
[3]田建立,李根利,董立鹏等.环境监测预警在重污染天气应对中的作用与启示[J].区域治理,2018,(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