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林业工程的兴起是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必然要求,林业工程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业资源并对其合理有效的开发;林业资源是支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关系。发展林业资源是适应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宜居的自然环境,净化空气,增添自然景观,全方位改善人们的生活。
1 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2林业发展现状
我国林业发展相较从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依然呈现出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林业分布不均匀。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一直呈现出不均匀的情况,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情况比较严重,森林资源自身十分有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态环境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如果不及时的对环境进行改善,经济发展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对于实现我国全面性经济化建设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第二,发展林业意识较为薄弱。为了大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发展成为主要的推动力,社会各方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显然还不够,针对目前林业发展现状来看,必须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大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科学、合理的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尽可能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生态林业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林业生态系统整体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而社会民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自觉意识不强,尤其是林业周边的基层民众,其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对法律法规缺乏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滥砍乱伐现象,因此完全依靠人们的自觉自愿来实现生态林业的发展与保护是不现实的,必须建立起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保障。目前我国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林业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比较缺乏,不利于生态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些年政府非常重视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资金投入,但是相应的监管机制不完善,无法对资金的流转方面进行有效的监管,加上工程监理的缺乏,导致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无法保。
(2)林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投入力度欠缺
我国林业资源的总量很大,但是由于人口多,人均占有量相对较低,而且存在资源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因此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任务还很重,需要政府给予长期的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资金的充足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进度及效果,与一些商业性的建筑工程不同,林业生态工程属于公益性,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资金链跟不上直接造成工程无法继续进行。目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实际是资金投入有限,特别是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建设的资金更加缺乏,影响了生态林业建设整体工作的进展。
(3)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经济的急速增长,使得生态破坏严重,而有关于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法规不完善,宣传工作也不到位,相关的部门和政策,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使得在普遍民众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生态保护、水土维持意识,致使生态破坏严重,生态保护无力,而有关人员对生态进行保护和治理的时候,还无法可依。
3促进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1)以政策引导林业产业结构优化
林业产业化虽以森林为依托,但是真正作为产品的是人工林。要想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政府需在技术、经济两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政府首先要制定林业及其它绿色产业化的发展政策,对林业产业化的结构调整进行宏观引导监督,确保其顺利进行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还需帮忙制定一系列林业资金吸纳模式,拓宽林业的融资渠道;以政策引导林业资源的集约化与产业聚集化的快速发展,并将林业产品的加工引导集中至生态开发园并加快该区域内产业布局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
(2)利用技术创新,优化资源利用效果
从林业资源保护的角度上来说,也存在相应的先进技术可以辅助应用在保护工的开展中。具体来说,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一方面可以从优化其开发利用的效果的角度进行实现,即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有限的林业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另外。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对于多种不同的林业资源实现针对性保护以及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保护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最后,技术创新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寻找林业工程建设和相关资源保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只有通过对实践建设和保护工作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找到创新和优化的切入点,在实现创新和优化的基础上解决林业工程建设和资源保护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相关的机制
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基本的保证即为有相应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可结合各地区域内的林业具体模式针对性地制定出一些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法规条例;且为了确保法规条例的落实到位,要将其落实情况纳入到相关责任人的年度考核中。以政府为主导,在森林生态效益方面建立起完善的补偿机制;重视生态林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安排专业的监督人员对工程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林业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的重要特征。有机林业的建设、发展和利用必须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不危及子孙后代需要的前提下,建设适应现代人需要的生态林业产业,使林业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满足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实现生态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生态林业建设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和排序,建设既保护生态环境,,但也可以逐步开发林业资源。中国的有机林业通常包括自然保护区、天然林、沿海地区和风沙带等森林系统,以及保护区运河、村庄、道路、周边土地和河流支流等保护林。有机林业是点、部分、带和网络的网络分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增加我国林业资源,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是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必然选择。林业对于改善中国的自然环境、确保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建设林业工程大师要针对我国林业资源现状和林业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各方面积极寻求有效的发展战略,改善林业项目和林业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林业项目和林业资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贤山.浅析林业造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祖国,2019(06):132-133.
[2]李杭新.浅析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与意义[J].花卉,2019(06):155-156.
[3]曲宏光,王洪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问题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9(11):176.
[4]陈大勇. 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分析[J]. 生态环境与保护, 2020, 3(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