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加快企业公司制改革进程,提升市场占有率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铁路运输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高度集中、垂直管理的计划管理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铁路运输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从市场需求入手,通过一系列预算活动,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从而提升铁路运输企业的服务及产品质量,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提升企业整合力
铁路运输企业涉及的面比较广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各个系统部门都有各自的任务计划指标,有时部门之间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指标,没有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反而影响了企业价值的实现。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各个系统、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沟通各自的计划指标与需求,也能及时、准确地评估其他部门的计划指标与需求对本部门指标的影响程度,从而使得企业整体目标与各部门子目标、各部门之间子目标的协调统一。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各系统、各部门清楚自身在企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合力[1]。
(三)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手段,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铁路运输企业要想顺利完成改革,就需要运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手段,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应市场的优胜劣汰。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可以把铁路运输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进行分解,划分为各个系统、部门的客运收入计划指标、客运发送量计划指标、物资采购计划指标、大修计划指标等系统、部门子目标,从而进一步促进业财融合,确保铁路企业战略规划的实现。
二、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责任不落实
铁路运输企业管理层更倾向于将工作重点放在运输生产、安全质量的方面,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甚至将预算管理工作当作财务部门的工作,导致下达财务预算时,没有结合业务部门意见和现场实际,仅以历史经验数据进行简单分类,造成业务部门被动按照财务预算安排生产任务,缺乏“先有业务预算,再有财务预算”的常识。很多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不清楚自己所在车间、所在岗位的预算指标,对哪些项目应该节支、成本应该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预算管理的主动意识和责任压力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过程管控
财务部门过多关注预算结果的兑现,疏于对预算过程的管控,预算管理人员主要监控手段仍是盯报表、看数据,只在办公室对接沟通,与现场交流少,不能全面了解现场实际,不能及时掌握和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在强化过程管控,加大检查、分析、通报、追责等方面作用发挥欠缺。
(三)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铁路运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广泛应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却不高。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够先进完善,不能适应目前大数据分析、移动应用等需求,在设计和选择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财务和业务部门也都是结合本部门进行的,严重影响到了预算信息数据的兼容性,引发信息孤岛问题。
三、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改进对策和建议
(一)增强安全意识,加强风险防范
铁路运输企业对全面预算安全风险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面预算安全风险防范的教育,提高员工参与度,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员工的作用体现出来,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将全面预算安全管理的观念融入到制度当中,使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全面预算的重要。铁路运输企业要认真评估实际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相关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参与进来,在确保生产经营的同时,将全面预算的使用额度压缩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确保全面预算的有效利用。在全面预算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明确企业内部每一个部门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将全面预算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全面预算运用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铁路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中心,通过对未来经营活动和财务数据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预测,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将实际支出同预算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寻找产生偏离的起因,不断改进,协助企业的管理层管理企业,进而推进铁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管理活动[2]。因此,使用好全面预算管理,将全面预算的规范使用纳入到预算当中,可以提高全面预算安全,避免安全隐患。
(三)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体制
铁路企业需要以市场化经营为导向,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监管机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中层管理人员都需要提高风险意识,要认识到全面预算安全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实制定一套“量身打造”的控制系统、防范体系。要明确每名职工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职责,提高具体办事人员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在日常具体的业务办理中,要明确具体的流程,从业务的发起,到合同协议的签订,到全面预算结算支付,整个流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制度,严格按照机制运行,严格合同协议管理,严格执行预算计划,确保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将现有的铁路企业的各种信息系统平台进行高效整合,设计全面预算管理的操作功能,做到“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将涉及全面预算的预算安排、成本核算、款项支付等工作纳入到管理重点,实现对全面预算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管。将合同管理系统同财务账务系统建立内部联系,通过合同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付款情况,建立逾期收付款提醒功能,可以减少风险债权的形成,提高合同的履约率,减少企业风险[3]。通过对合同、凭证、票据、账簿数据的整合,使得全面预算的管理部门可以轻易获取这些数据,对全面预算的具体流向做到一目了然,全面预算的管理部门将这些数据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分析出当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建立起全面预算风险的信息系统。变“人为决策”为“机制决策”,通过信息化工作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将全面预算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信息做到及时掌握,防范全面预算安全风险的发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面预算管理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提升可以起到促进性的作用,这就要求铁路运输企业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效力,避免出现全面预算管理形式化问题的出现,加快铁路运输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胡娥.关于企业集团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21):11-12.
[2]胡桂红.浅谈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纳税,2019(18):194-195+198.
[3]刘静.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市场,2021(2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