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是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真实的问题情景为载体,以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借助多种资源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1],其教学过程包括选定项目主题、提出驱动性问题、设计项目方案、完成项目、展示成果、自评与互评等。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项目式地理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才能实现。这正契合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的注重“项目设计”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理念,同时,也符合国家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文本以“城镇的土地利用”为例,探究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实施过程。
1.项目式教学过程
本文以新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城镇土地利用”为例,对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过程进行展示[2]。
1.1选定项目主题
项目式教学模式中设定的项目必须以真实的情景为研究基础,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到项目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本文结合高中新地理课程标准,选择学校所在地的道口古镇土地利用情况作为项目的主题。
1.2设计项目方案
选定项目主题后,成立4个项目小组,每组6人,选定组长,明确分工,制定项目计划,包括收集和整理资料、探究分析、填写调查表、撰写调查报告、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规划图、展示项目成果等。
1.3创设项目情境
项目式教学必须以真实情境为载体,通过观看《道口古镇的宣传片》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道口古镇的兴趣。
1.4设计项目问题
问题是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核心和起点,要遵循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通过层进式问题探究道口古镇土地利用情况,让学生不断深入思考和学习,从而实现提高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
【项目一】
搜集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道口古镇的区位优势,了解古镇的规划现状和远景规划,形成不少于800字的论文报告。
设计意图:从大尺度区域学习迁移到小尺度区域,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项目二】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绘制土地利用现状图,探讨划定区域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尝试提出解决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地图、实地测量、绘图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项目三】
根据前期的调查任务,重新进行区域规划,绘制合理的规划图。
设计意图:绘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1.5展示项目成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学习,各小组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制作项目作品,展示项目成果。学生展示的方式有课件展示、调查报告展示、视频展示、规划图展示、心得体会交流等。
1.6建构项目知识
项目学习过程中构建与项目相关的思维导图,梳理巩固和项目相关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形成评价城镇土地利用的分析思路,便于学生迁移应用到其他案例中。
1.7评价项目成果
本节课的项目式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评价内容多样化,包括参与度评价、实践活动评价、知识成果评价、创新度评价等。通过设计的评价量表,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更好的发挥评价的作用。
2.项目式教学的意义
2.1以项目为载体,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项目式教学是以真实情景为载体,以探究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际生活经验和书本知识间的联系与融合。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项目学习,在探究项目问题的过程中深度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对家乡城镇土地利用的探究,从培养学生的区域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进而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
2.2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提升教学效果
地理是一门研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显著特点是综合性和区域性。地理学科所呈现的问题通常会跨越不同的时空尺度,而且各个地理要素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所以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将各种尺度、抽象性、复杂性问题,以形象、直观方式展现给学生。信息技术不仅能创设各种具体情境帮助教师“教”,还能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3]。所以,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营造信息化的教与学的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以多样化评价为驱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项目式教学评价改变普通高中仅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局面,有利于改善传统地理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内容多样化。项目式教学评价通过项目评价量表,科学、规范地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价值取向等地理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项目式教学展望和对策
3.1选取适宜的项目,增强项目吸引力
根据项目式教学的特点,人文地理比自然地理更适合项目式教学,特别是强调应用性、技能性和情感性的知识。项目主题可选取社会热点问题、乡土地理等方面,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问题探究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任务,一个好的驱动问题能够增强项目式学习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提升师生能力,高效完成项目任务
目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软件和实施项目式教学的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学校要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软件应用和项目式教学培训,教师个人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学习相关课程。学生的地理基础差,完成项目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要转变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听从学校老师安排,配合老师工作。师生只有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才能从容应对项目挑战。
3.3汇聚多方力量,支持项目发展
项目式教学是以真实的问题为背景,需要学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这需要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意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软件应用能力。但目前普通高中的硬件软件设施不足,因此,学校还需完善信息技术软件的教学资源,丰富教育资源,为智能化教学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第2版)[M].任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
[2]刘玉颖.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地理实践教学研究---以“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07)
[3]王成.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应用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