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经济质量,优化农业经济的结构,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实现转型发展。优化能源供给方式,提高能源供给的质量,有效进行能源开发,才能满足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当前情况下,我国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效率较低,农村能源开发还要完善工作体系,进一步按照新型能源的普及发展趋势,大力提高农村地区新型能源的应用效率。
1新能源配置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的重大意义
新能源配置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能源配置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对农村新能源的建设及节能减排有重大意义。是现代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搞好农村能源建设能够节约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进而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也能够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改善其生活水平。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基础上,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国初期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现代经济体系中乡村经济的地位毋庸置疑。实现乡村的振兴,有利于提升乡村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先富带后富、以工带农的目标,同时,有利于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和竞争力,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平稳发展。
2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能源开发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服务体系
必要的服务体系,有效技术指导,成熟可靠的技术保障,才能更好地显现农村地区能源开发的实有价值。当前,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的能源战略改革的技术还不成熟,尤其是一些带有实验性质的能源项目风险隐患较大,对技术能力要求较高,故障率居高不下,因此影响了农村能源开发的效率。首先,我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一些能源开发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因此影响了农村地区先进能源设备的引进。其次,我国还缺少经验足够丰富的能源专家下沉到农村一线,农村技术人才的专业性较低,现有人才不符合能源运行管理的需要。
2.2我国村庄的整体分布无规律
首先,我国农村布局分散,毫无规律可循,规模不大,形成各个大大小小形制不等的村落。其次村庄的类型存在多样化、不确定性,民族众多。地域位置不同、社会生存环境不同、经济发展不同、文化存在差异、民俗民风存在差异、基础设施存在差异、文化教育差异等等。另外,最主要问题是各地经济水平的不同导致各地发展不同,存在着严重的规划问题。主要体现在:管理制度不完善、道路交通不发达、公共设施缺乏、市政基础不健全、生活环境不达标、能源不合理利用。因此在规划中要综合考虑的地域因素的影响。
3新能源配置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的主要内容
3.1太阳能开发
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开发清洁能源,这样做不仅符合我国能源战略发展趋势,而且有助于降低能源使用成本。开发太阳能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广的主要能源形式,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目前,我国太阳能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光伏产业。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普及了大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有助于减少农村地区对煤气和煤的需要。太阳能设备的普及不仅有效治理了农村污染,节约了燃料成本,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活质量。当前,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已经尝试进行大规模的太阳能利用,日照充足的农村地区已经将太阳能应用到农村公共设施能源供给当中,太阳能取暖、太阳能路灯等得到较大推广应用。太阳能技术弥补了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不足,是易于广大农民接受的重要能源形式。
3.2在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合理规划污水管道,水渠
结合当地实际的地貌规划减少水的污染,促进水的回收利用体系。现阶段我国农村中水的污染可以分为:第一,生活垃圾污染。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固定、随意性强,导致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导致水渠、河沟堵塞,污染物越积越多,导致水被污染。第二,农业生产污染。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使相当一部分化学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化学元素含量高,导致水质污染。畜牧业污染,农村大面积的养殖,导致牲畜粪便大面积的随意排放,导致生态压力增大。第三,乡镇企业污染。不少乡镇企业对废水污水处理普遍不够重视,治理一直没有到位。偷排现象严重,导致乡镇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合理规划乡镇农村是新农村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事情。中国农村水电在建电站规模逐年减少,在新农村建设规划好节水型农村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既可以减少现代农村中能源的浪费,又能为新能源的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手段。
3.3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能源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国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新基建发展背景下,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发展机遇。统筹考虑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能源发展需求、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将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与道路建设、供水设施等统筹规划。应加强农村电网建设,提升互联互供能力,提高供电可靠率及智能化水平。在有经济条件地区加强燃气管网、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集中供气、供热。
3.4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提前做好节水型农村建设
我国水资源十分稀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北方地区甚至不到八分之一,加上地区环境因素,供需量的不同,水资源不足问题已成为掣肘我国现代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农业用水是我国用水量主体,约占我国用水总量的60%。中国淡水资源较少,缺水一直是我国不可忽视的问题。农村地区有高质量的水源,但用水效率不高,到处都是水资源浪费。综合看来,水资源浪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农业生产用水。目前,大多数农村仍然沿用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机井抽水、渠道挖土、漫灌等。2.是大量的种植、养殖、加工企业都有自己的水井。3.农村居民饮用水来源随意,尤其是在那些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农村更是如此。因此农村社会在建设中提前做好水资源规划和后期管理不仅能为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同时还能为全国现代农村提供良好的示范。
3.5提高服务质量,消除安全隐患
完善新能源设备全过程服务保障制度,建立新能源设施维护服务保障队伍,培养乡村技术骨干,服务到位、服务有保障、延长设备保障期,消除用户使用安全顾虑。加大对后期维护管理的投入,保障后期维护工作持续性,从根本上降低弃用率。
结束语
新能源配置在乡村规划中的综合应用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与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乡村规划中应得到广泛的利用。不仅能够有利于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减少在能源上的开支,而且能够有效解决资源消耗和能源配给不合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卢可,冯林魁,赵凯,谷志德,冯垚飞,王平,任艳男.新能源发展下的乡村振兴[J].农电管理,2019(01):41-42.
[2]肖绪文,董爱,孙鹏程,尤完,吴文伶.我国乡村新能源利用的影响因素[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9):1-5.
[3]孔茹芸.农村居民新能源利用的意愿与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9.
[4]郭中华,肖绪文,尤完,方千春,姜浩强,向明.乡村新能源助力乡居生活发展[J].中华民居,2019(02):65-76.
[5]史靖塬.重庆乡村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适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