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
孙艳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艳凤,.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J]. 城镇建设与科学,2024.7. DOI:10.12721/ccn.2024.157856.
摘要: 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居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乡村建设也越来越关注。然而在当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中,部分传统村落遭到严重破坏,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局面,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基于上述原因,对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途径进行讨论,促进农村美好生活的实现,促进乡村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
DOI:10.12721/ccn.2024.157856
基金资助:

“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一个主要目的,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完善乡村周边环境、合理建设乡村基础设施,还应统筹乡村发展情况,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因此对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思路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可以留得住“乡愁”。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实施,重塑乡村的社会秩序;规范村民们的道德体系,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实现乡村从留住人到吸引人的方向转变,从而形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人们愿意来,来了不愿意走,走了还想来,并吸引流失的人口返乡回归。

另一方面,美丽乡村是构建“美丽中国”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升级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可使村庄生态环境,居住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还可提高村民们的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提高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记得住乡愁”。建设美丽乡村,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升级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策略

(一)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又提出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九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既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因此,建设美丽乡村中应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强化科学规划的美丽乡村建设

1、结合地形地貌,做好总体规划

在开展美丽乡村的建设设计时,应将乡村自身所拥有的特色以及历史文化等进行合理融入,将其进行有机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美丽乡村,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其经济发展。

2、做好建筑群的布局设计分析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保证房屋建设的质量,还要合理布局建筑群,使建筑群在外观整体性上留有自身的特点。居民的房屋外貌,居住环境直接决定了一个村庄的外在形象,给人以第一印象。居民的住宅还应与当地居民的的生活方式、居住环境融为一体,既能体现乡村的地域特色,又能凸显乡村的风情风貌。

3、兼顾生态美设计

我国大部分的乡村都坐落于青山、绿水、平原之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工业污染比较少。因此建设美丽乡村既要立足于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地理条件之上,又要营造独具特色的、有品位的、与大自然和谐乡村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实现多方主体参与,推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进程

建设美丽乡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决策手段,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多方主体参与,以脚踏实地的方式,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在执行工作中,要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积极将美丽乡村建设内容落实到位。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强调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以及想法,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问题进行贯彻解决。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领全社会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活动,让全社会可以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可行性。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着力推进招才引智工作,确保各类人才可以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当中。

(四)加强农村队伍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根本在人,动力在人,关键在队伍。要把人才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把人才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教育培训等方式,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培养造就一支既懂农业、又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同时要培养选拔任用优秀的人才到乡村工作。

(五)统筹乡村配套建设,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要采取措施改善当地农民的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当地发展。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需要有农村环境的治理和建设,还需要有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能源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乡村建设中,要重视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如:当地的中小学学校、幼儿园、中心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村民生活环境的管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包括乡村环境卫生的建设、治理,比如:安排专门的人员打扫维护周边环境的整洁、分类回收处理和清运居民的生活垃圾、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通过上述举措,为美丽乡村营造积极健康、宜人、放心的宜居生活。

“三农”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头等大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事业的组成部分。乡村建设是关系“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发展任务,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岩,张立志.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黑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进展及问题思考[J].现代农业研究,2021(12):11-12,43.

[2] 陈晓莉,吴海燕.增权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民主体性重塑[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21(12):11-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