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是以素质教育为指引的教学改革,其特点是提倡将现代化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相整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落后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才。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类的学科,涉及人文和自然两大方面,导致高中地理具备了课程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知识较为广泛,而教学对象又相对具体的特点,所以整合教学问题进行情境教学的问题情境创社教学模式试图通过形象具体的生活情节向学生传递地理知识的本质,进而帮助他们深入认知地理学科树立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与意义
问题情景创设包含“问题”与“情景创设”两个重要概念,其中“问题”所指的是依托于教材内容所产生的地理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既包含教材内容的解读,同时也划定了学生的思考范围。而情景创设则是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导向,为学生营造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两者的有效结合既能够利用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提升他们的情感体验,同时又为学生划定了思考范围,不仅有效的维护了课堂秩序,同时也保证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思维方向引导下进行层层递进的思考,最终通过问题的解决理解教学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其意义在于通过形象具体的情景创设,让学生逐步了解知识的抽象化过程,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学生在具体的地理现象面前融入自身思考,提升人文和自然双重素养。
二、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为了提升论文的真实有效性,笔者对于所任教的高中进行了实际的听课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近17%的高中地理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让学生对于复杂的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进行机械记忆。节省出的教学时间只用来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以应付高考。他们认为高中学生时间紧迫且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大考——“高考”,问题情境创设对学生成绩的促进作用有限,所以并没有尝试的兴趣。另外83%的教师则勇于尝试问题情境创设模式进行教学,但他们的教学措施各不相同。有近三分之一的地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会依照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和学生具有较大差距,这样的问题情境往往会提升学生的学习难度。许多学生也表示在教学过程中跟不上教师的思维转换过程。
三、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1.依托学生认知规律 问题提出引人入胜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效率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依托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深入了解青少年群体的想法与感兴趣的新鲜事物,在新课导入之初就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这对于后续的教学过程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宇宙中的地球》章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科幻小说,影视作品等内容介绍和真实的地球状况进行对比,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历史形态和圈层结构。这样饶有兴趣的解读,不仅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充分的改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严肃权威的形象,更好的融合教学和学习之间的联系,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把握学生思考进程 问题引导层层深入
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的拓宽学生的思维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如何利用学生的思维活力进行正确的地理知识思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应当具备层层深入的引导理念,避免跨度过大导致的思维断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听取学生对于教学进程的反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问题创设。同时要避免自己的主观情绪影响创设节奏,而要以学生的思考进程作为下一步创设的跨度参考。例如在《人口》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的知识点分布,而是可以听从学生对于人口问题的思考展开相关教学,对学生思维忽略的知识再进行补充,以此来迎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加以引导提升教学效率。
3.加强理论实践结合 获得思维能力提升
地理学科是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的集合。他所涉及的研究领域通常是以真实情况为依据的,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提升问题情境创设效率,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例如在《环境问题》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上街头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际观察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理论知识的指导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帮助他们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问题情境创设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高效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师的创新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笔者也将致力于该问题的深入研讨。希望本论文所提出的建议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