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电力营销工作也逐渐受到发电厂的关注和重视。为了确保电力市场改革顺利推进,国家频繁出台相关政策,以省为主体的电力市场快速确立,发电企业售电模式由电网统购统销逐步过渡到市场化模式。在电力市场改革背景下,加强营销管理已经逐渐成为发电厂的主要工作内容。
2、中国电力体制市场化历程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早期阶段,是在改革开放背景下以解决电力供应不足、改善电力行业运行机制僵化、激发电力行业发展活力为导向,而进行的一系列主要针对电力企业结构的改革。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9号文)的印发,标志着我国新电改时代的开启,新电改结合我国电力行业迅速发展、行业规模大幅增长的现状,基于实现电力行业数字化和清洁化、促进新能源电力企业竞争力的未来愿景,从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售电侧改革等方面开展工作,对电网企业的交易方式、交易职能等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促进了大量售电公司的出现。
随着新电改不断纵向推进,电能商品属性进一步得到发掘,大用户直购电、跨省跨区竞价交易、售电侧零售等具有市场化特质的电量交易方式已得到实践;2017年,国家能源局选择南方(以广东起步)、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开始了现货市场的探索,成为新电改的又一里程碑。2021年又新增6个地区作为第二批现货试点,进一步加快电力市场改革步伐。
3、电力市场改革对电力营销管理造成的影响
在电力市场改革的过程中,电力营销的管理模式应适应市场的改革。
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电力营销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完成对电力市场改革的应对。电力市场改革对电力营销管理造成了多种负面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市场竞争意识不足
由于电力市场的改革,市场化体制更能够反映电力企业的需要,因此电力企业想要获得更大的竞争实力就要完成在市场内的竞争意识培养。而现今的电力企业,更注重的是原有的传统化经营机制,难以完成企业内营销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培养,对于电力的竞争意识不足,市场适应性不足。
3.2 市场竞争价格设置不明确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最大的战略手段。而完成电力市场价格的适应性,就必须进行电力市场价格的设置。而电力企业在设置价格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完成科学的设置,甚至会恶意的造成价格的竞争。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加剧了顾客的流失,造成市场份额的下降。因此,电力企业对于电力市场涉及的电力价格设置,需要进行科学严谨的管理,避免电力输送无法完成成本的回收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3.3市场管理信息化不足
对于电力的营销,其在管理过程中为适应市场的改革,必须要结合信息的流畅性,保证管理的效果。因此需要提升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然而电力营销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无法保证系统的标准化建设;难以将信息化工具渗透到电力营销的过程中。电力营销本身的工作涉及内容和流程较为庞大,如果没有采用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就可能造成和市场的结合不足,引起数据的流动性损失,造成信息的利用率和共享率下降。进一步的影响市场信息的分析效果,无法确保企业的电力营销工作和电力市场改革的有效结合。
4、电力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
4.1 逐渐完善电力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
4.1.1 培养供电单位在职员工的营销意识。供电单位和一些普通单位相比较来说,具有其特有的特征,配售环节、输变环节等很多环节都是一起展开的,这就需要许多部门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该过程,同时还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并且还具备全员参与的特征,因此供电单位还需要培养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协作的生产和销售理念。
4.1.2 创建并完善电力市场的营销体系。创建并逐步完善其营销体系也是目前供电单位进行营销阶段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供电单位在选择电力市场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找到利益与效益之间的均衡点,创建健全的电力目标市场的营销体系,其包含:第一,营销观念:也就是建立以电力目标市场为导向、以广大客户的需求为工作重心,强化人员的竞争意识、提升其服务质量、品牌形象等;第二,信息系统方面:供电单位应该建立其市场信息采集系统、处理系统、报告系统、决策系统等;第三,人才规划:做好电力系统营销人员的培训、考核、招聘规划等;第四,管理客户方面:包含客户服务系统,处理客户投诉、业务咨询等。
4.1.3 拓展潜在的电力目标市场。目前,我国大多电力市场还存在着供应不够的现象,但主要是因为低端客户与高端客户间的不平衡。从其长远发展来说,电力产品最终也会与其他的普通商品一样逐步走向买方市场,因此,供电单位不能存有“等待”思想。为了实现单位收益最大化,提升单位形象,就需要积极拓展全新的电力市场,调整目前电力市场的市场结构,研发新的电量增长点。
4.1.4 建立科学、切实可行的激励体制。现代单位之所以能够走向成功,其关键因素就是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供电单位在其目标市场的选择、培育以及开发方面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怎样把员工的工作成绩和售电量有效地联系起来,怎样寻找人才、用好人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等都是电量单位高层的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科学的激励制度也是供电企业在电力系统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保障。
4.2 产品营销策略
4.2.1 优化产品质量策略。目前,电力和替代能源间的竞争逐渐走向炽热化的情况下,供电企业需要采取优化电力产品质量的方法,如提升电力产品的质量,以增强单位的经济收益以及市场占有率。
4.2.2 差异化策略。为了可以满足广大客户的用电需要,吸引更多的客户,扩展其目标市场,供电企业还需要逐步增加产品深度。而对于某些具备特殊性的企业,如技术行业、钢铁等单位,其对电力的用电频率、可靠性、电压电流等每项指标都有特殊的要求,旨在提供高质量的产品。
4.3 价格营销策略
虽然目前电力价格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来管制的,而相关部门在制定电力系统的价格时所依据的原则是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利润合理化、等价交换等,以促进广大客户的合理用电。目前,电力价格水平和有些客户的承担能力对比而言还比较高,且电网系统的负荷峰差也较大。所以,供电单位能够在做好目标市场调研以及销售成本分析的前提下,依据电力价格原则优选一些科学、合理的价格策略,如:(1)缩减供电单位的管理层次;(2)清理并逐渐整顿不合理收费的现象;(3)实行优惠折扣定价方式,对于有些需电量较大的单位,如耗能高的单位,供电企业可以在补偿其电力成本的前提下,依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让步;(4)实行分时电价营销策略;(5)推行差别定价营销策略。
4.4 优质服务营销策略
优化供电单位的服务质量对促进单位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积极影响,其一般体现在:优化服务质量是拓展电力目标市场、增强电力营销力度、提升供电单位社会效益以及职工综合素质、树立供电单位的优良形象、增强单位信誉以及单位知名度的主要途径。而通常情况下,要想逐渐强化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就需要提升营销人员的文化素质、服务水平以及工作积极性。
5、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营销是建立在管理学、行为科学以及经济科学等文化理论基础上的一门应用科学。由于电力营销具备其独特的特征,在新经济形势下结合着电力单位的实际情况,创建一套目标市场营销体系,强化其营销深度,逐步扩大其目标市场,扩大营销宽度,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力单位的未来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涛.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特点与营销策略选择[J].低碳世界,2021(29):127-128.
[2]李泳锋,岳智平.电力营销市场特点及营销策略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20(1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