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陇南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
长期以来,陇南市党员干部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以基层党建基础建设攻坚行动和“六个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深入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不断推进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持续强基础、补短板、抓规范、提质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聚焦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政治根基。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培训,持续开展“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活动,组织各类专题宣讲、讲座,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组织党支部、党员集中学习研讨,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检视整改问题,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维护稳定等重点工作,切实让干部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成效。
聚焦重点难点,提升农村党建质效。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推动政策、资源、力量向基层倾斜,新建和改造提升了一批党群服务中心,实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全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组织村干部进入大专班学习,培养储备村(社区)后备干部。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制定提升方案和村级发展规划,召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观摩推进会、业务培训会等会议,积极推行“党建+产业发展”“党员+致富能手”模式,引导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油橄榄、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通过入股分红、公房租赁、集体土地流转等措施,村均收入大幅提升。
聚焦党建引领,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基础攻坚行动和“六个提升”行动,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组织召开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现场观摩推进会,精心编制典型案例、分片区拍摄宣传片,深入推进“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创树品牌”行动,线上线下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陇南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的综合水平不仅对村镇的全方位发展有影响,也决定着党组织建设,因此,基层党组织队伍只有不断完善机制、优化结构,才能更好的完成中国特色主义社会建设的新目标、迎接新挑战。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陇南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结构有待优化,班子成员总体年纪普遍较高、接受教育程度偏低,队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组织生活流于形式
组织生活是党员教育管理、党员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载体,但在陇南市的部分村党组织并没有认真执行党组织生活的相关制度,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定期召开党组织生活,重形式,轻内容,不求质量,更有甚者把开展组织生活会当成走过场,完成任务,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很少参会。
3.后备力量不足
据笔者实地考察了解到,陇南市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后备干部力量不足的现象,在新一轮的换届选举中多个村因工作需要调整原有党组织成员,但因年轻党员少、高学历党员少导致换届选举难以选出合适的人选,后备干部大多是党组织中的年轻党员,工作经验普遍较少,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养,很难胜任领导职务。即使有的后备干部工作经验较丰富,但由于领导职数等原因,长期无法得到任用,从而影响了后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只能从年龄较大,在家时间较长一些的党员中选举勉强能适应工作的人选担任新党组织成员。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党组织的重视。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
1、规范党的组织生活
一方面,在党务工作人员的设置上,要设置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并强化业务培训。要从党员中选择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人员来专职负责党组织党务工作。对于本村党组织内没有合适人选的,可以从周边其他村党组织内选聘工作人员。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党务工作人员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更好的承担起服务于乡村振兴的重担。因此,党务工作者要严格要求自身,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政治能力、业务能力、组织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班子能不能建强建好,关键在于村党组织书记这个“带头人”。加强政治引领,在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农村党支部书记要进一步强化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带领和引导党员群众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项目,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后备干部管理
拓宽“选拔”的渠道,构建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的“蓄水池”,瞄准“三强”型人才,即政治素质强、敬业意识强、致富能力强,重点从优秀党员、致富能手,产业协会负责人、非公企业负责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热心家乡事业,愿意回乡创业发展的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并及时做好信息动态更新,蓄好了村干部队伍建设“源头活水”。
建立“用”的载体,拓宽后备干部一线历练的“主战场”。要求村级党组织结合后备干部实际,通过在矛盾纠纷、产业发展、村级日常事务管理等一线工作岗位中设置后备干部实践岗,根据其自身特点选派到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环境卫生整治、设施农业发展等一线岗位实践锻炼,有针对性地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提前让其接受“岗前”培训,干好“岗上”工作,练好履职尽责的“基本功”,激励后备干部“各尽其才、各展其能”,为助推乡村振兴储备了强大新生力量。
建全“管”的机制,筑牢后备干部健康成长的“防火墙”。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一人一档、一乡一册、一县一库”档案,实行后备干部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汇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坚持村级后备干部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村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价,乡镇党委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并邀请党员群众代表进行评议。按照“能进能出、动态调整”的原则,对符合标准的继续培养,对不适合的人选及时动态调整,激励后备干部比学赶超、履职尽责,有效确保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活力。
3、规范党组织队伍建设
要强化培训,不断蓄力福能。通过分层分类开展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教育培训、参观学习、实践锻炼,使党支部班子成员摆好站位、找准定位、发挥作用。通过参加基层党建工作培训班等集中学习,全面提升党支部书记理论水平和能力素养。组织党支部班子成员线上线下同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党规党纪、党务知识、业务知识等,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班子成员履职能力。以主题党日为载体,通过到红色展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教育引导班子成员传承红色精神,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工作能力。
要完善优化党组织阵地建设。庄严肃穆的党组织阵地,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保障,可以无形中增强党群的凝聚力,增强了党建工作的直观性、教育性和引导性,有利于社区党员干部职工在耳濡目染中增长知识、增强身份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支持、参与党建工作,在建设党组织阵地和服务设施时,需要考虑到功能的标准性和完善性,争取更好的投入到使用中。
作者简介:石凯(1995.11),女,汉族,甘肃陇南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