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应用价值
(一) 思维导图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家TonyBuzan提出思维导图的概念,这是一种将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表现出来的图形思维逻辑方式,虽然比较简易,但是具有极高的实用性。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零散的知识变成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方式以及记忆方式更加方便。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思维导图,对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 高中地理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第一,使高中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高中生将在地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放在大脑中独立构建一个相关的思维导图,从而使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整合教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热情,对提高其独立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第二,促使高中生对认知结构有进一步的认识[1]。思维导图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人的发散思维,对高中生的智力开发、思维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使高中生对认知结构有进一步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得到提升。第三,有利于学生发散逻辑及发散思维的养成。思维导图对高中生发散逻辑及发散思维的养成具有一定的作用,让高中生发现问题及思考问题的角度更具有多样性,使高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激发。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思维导图总结课堂内容。高中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和复杂性,需要让学生记忆的知识点特别多。很多时候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理解,但是一堂课结束后,前面学习的内容基本都会忘,这种情况给整个高中地理学习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需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所学知识的复习整理。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内容的总结,将所有知识通过思维导图整体呈现在眼前,一目了然,这样就方便学生进行整体知识的记忆。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地球的运动”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课程知识的总结。为了获得更高质量的思维导图使用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将投影仪与计算机设备进行连接,把电脑屏幕投放到投影仪大屏幕上,通过电脑操作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通过大屏幕进行观看从而节约课堂时间。为了获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去进行课程内容的梳理以及思维导图的完成,这样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制作中,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再次进行地理知识的回顾与温习,具有非常好的课堂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昼夜更替是自转现象还是公转现象?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之间有什么关系?五带包括什么?五带是如何划分的?一边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一边进行思维导图的填写,这样会让整个课堂知识总结变得更加高效。
(二)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改大背景之下,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更强调教学的实效性,即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保持比较饱满的情绪状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首先应当更新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的位置,多与学生进行对话互动,多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之中,获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其中思维导图既能够节省板书时间,让学生更加高质高效地记笔记,也能够通过丰富的色彩、简洁的关键词、形式多样的图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2]。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调动感官和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深化他们对知识的印象。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的课堂笔记也以简洁、条理清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课后复习中,这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复习效果,使地理知识不断巩固。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一点,即要将学生预习中绘制的思维导图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在预习内容的基础上,跟随教学进度,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内容。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导图应用能力,为后续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拓展课堂教学容量。
(三)通过思维导图巩固课堂知识。一堂课结束之后,教师应当为高中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使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巩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让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使其学习地理的能力得到提升,继而使其地理水平得到提高。例如,在对“人口的变化”这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讲授完知识之后,可以布置一个课后任务:运用思维导图将我国的人口分布情况表示出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我国的人口分布情况有更深的了解,巩固本课的知识,加深对我国人口变化的理解和记忆,切实掌握人口变化的相关知识。
三、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思维,多学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它们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预习、复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能力。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则可以增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更加活跃的状态下主动开展地理学习,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在无形中得到发展。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应试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热情,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永国.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9(21):118.
[2] 吴学莲.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19(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