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
1数据资源整合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大量的工程数据信息,诸如施工材料、施工设备、技术及方案设计等。过去,管理者的数据采集以人工采集为主,由于主观性较大且容易出现错误和不完整,导致数据信息无法充分发挥支持工程施工的作用。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采集数据,同时建立完整的工程管理数据资源库,有助于管理策略的制定与调整,例如利用系统检索功能输入关键字或分类序号,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农田灌溉信息等,可以随时对整个工程进行跟踪监管。
2网络通信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包含多个施工环节,并且这些环节之间是相互影响、相关作用的关联体,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只有做到各环节的实时对接,才能确保整个农田水利工程有序进行,而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则是其中的一大关键。应用网络通信技术能够极大地增加信息的传输量,实现水利数据、图像及三维模型等相关资源的及时传输,有助于管理者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各施工环节进行综合把控,有利于实现物资、人员、设备的合理调配。尤其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时遇到突发性事故或技术性难题时,也可以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及时进行协调处理,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
3数字扫描技术
数字扫描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统一汇总到主处理系统中,通过系统内部算法对相关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并通过分析得出关键信息,用于指导或警示管理工作。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提高数据信息采集的完整度,解决人工采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分层加工,从大数据信息中发现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各环节存在的不足,动态把握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变化,对整个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宏观把握和监督指导,以保证施工质量。
4工程管理系统
大多数施工企业都会采用购买集成设备的方式,获得相关的管理系统软件,然后结合自身业务需要进行改造和细分,一般包括档案信息管理、供应商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技术管理、技术交底及竣工验收等环节,将其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配合完成一系列具体的施工项目。由于不同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有不同的特点,所以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地形、农业生产等实际情况,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适应性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具体要求。比如,通过数字一体化管理系统,结合GPS定位系统,可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数据信息进行远程多维同步监测,然后利用数据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既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又可以减轻管理压力。
二、信息化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的保障措施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应该对相应的系统软件和硬件进行实时的更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做出有效的创新,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在具体创新过程中,应该综合应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并结合施工现场的业务范围和实际情况,选择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软件和硬件,搭建一体化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管理。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要紧密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特点,不断对软件硬件进行优化和更新,尽快补齐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短板。
2强化数据风险管理
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确保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数据安全防范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要让整个工作队伍全体人员意识到数据信息安全性对保证整个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性,如果关键性的数据丢失、损失或者错误,将会造成整个项目工程建设被中断或者建设滞后,给施工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另外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项目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监管工作人员的操作流程,尤其是应该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管理者的行为规范的调控,例如不定期的更换登录码系统,运行时间不可离开,不能随意发布工程有关的相关技术参数。企业部门也需要加强重视程度,要高度关注整个运行系统的安全性,不断提高安全级别,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对关键信息数据的分布式储存,依靠系统内部的通信协调传输相关数据。
3数据资源整合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进行涉及众多工程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在之前多是需要通过人工去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据资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终影响其效益的发挥。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关注先进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情况,不断进行采集数据,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数据资源库,保证数据资源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建设数据资源库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采集以及分类和存储,同时便于日后查阅,如搜索关键词或是分类序号,可以精准获得自身想要获取的信息。另外,依靠资源库的整合,信息共享更为便捷,数据资源整合效益。
4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比较频繁,应用范围也非常广,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提高信息传输速度,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依靠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可以让水利工程施工工作进行前就能够了解和掌握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对获得的相关参数数值做好分析,便于及时解决和改善可能出现的问题,不断优化方案,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另外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提高计算数据的水平与速度,降低技术人员劳动强度,节约其工作时间,保证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技术的研发等工作。
5农田水利灌溉中的应用
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在稳步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面临着更多的任务,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实现农田水利灌溉自动化,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依靠智能化监控系统可以进行远距离智能控制,传感器可以及时掌握当前农田灌溉工作的进行状况,有助于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另外智能监控系统的运用能够监控水资源供需情况,实现对灌溉系统的合理控制。
6工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当前更多企业会购买集成化设备,获得相关管理系统软件后,不断对其进行改造完善,再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中,以便更好地完成水利工程各个环节的工作。这时候可以借助第三方管理软件进行功能拓展,可以更为全面的对管利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不同区域的水利工程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应该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系统的适应性,以便更好地满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求。工程管理中的监测技术的运用就是信息化技术的展现,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时段的同步监测,有效验证监测各种数据信息,提高监测技术的精准度,结合数据分析,在实际工作进行应用,为工程管理系统提供一定数据支持。同时有助于管理方案的优化升级,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得到改善。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后续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改造工作的进行,还需结合工程实际,选择高质量的信息化技术,促进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珍。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21(8):181.
[2]王海峰。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状及创新思路[J]。乡村科技,2020(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