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也随之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对于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的社会需求。因此,只有实施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够使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这门专业课程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课程教学改革意义
利用CAD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绘图与设计进行《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的课程教学,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灵活,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进行计算机二维绘图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在培养学生的尺规绘图能力,但是学生在用尺规绘图的方法进行测绘制图时,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绘图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计算机二维绘图教学,利用CAD技术进行教学,减少学生在制图上花费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关注与思考测绘图形本身,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
(二)应用三维建模技术进行教学
由于《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这门课程的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比较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想通过教师对自己绘制的工程图提出的意见对其进行修改。针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采取三维建模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按照绘制的工程图三维建模。然后,让学生与计算机里的三维模型和测绘零件进行对比,如果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最后,导出工程图,再对比是否一致。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对工程图样的视图错误进行多方位地自主检查,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更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流程,能够有效的纠正学生之前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出现的一些错误,从而使学生绘制的工程图样能够更加准确的地表达出测绘的零件,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三模建模等方面的能力。另外,三维虚拟装配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不同零部件之间装配的方法。
(三)在教学中引入3D打印技术
样图并不是《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课程中学生完成的最终成果,因为只是做到样图这一步,是无法确定按照学生绘制的图纸生产加工是否能够制作出合格的零部件,而这个问题是工程具体操作时最重要的问题。就这个问题而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具有仿真、快速、低价等优势特点,使用这个技术能够有效改进制造业生产模式。将3D打印技术运用在《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的教学中,能够打印出零件模型,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对打印出来的模型进行组装,进而检验学生的测绘效果。但是,由于学生并没实际的工作经验,所以在对于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会出现在组装模型时因为需要配合间隙出现孔位错开等问题,而导致最终组装好的模型不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教学中运用3D打印技术能够让学生发现更多的现实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能够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测绘图纸,从而提升测绘效果。
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得知,新时期下《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推动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进行计算机二维绘图教学、应用三维建模技术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引入3D打印技术,通过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能够有效的提升《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淑侠,张茜,蔡旭鹏.制图测绘课程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图学学报,2017,(3).453-457.
[2] 韩艳蕊."工学结合"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数码设计(下).2020,(7).175-176.
[3] 徐燕.机械零件测绘中有关尺寸圆整问题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18).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