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曹明会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曹明会,.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J].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003.
摘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这是因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党的全面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根本保证
DOI:10.12721/ccn.2021.157003
基金资助: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党的全面领导。近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71年执政历程,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拼搏历程;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历程,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创业历程。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才能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中国经济社会才能平稳有序发展。这就是《建议》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的理论依据。

一、党的全面领导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进程中,始终是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百年前,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封建军阀连年混战,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华民族实现了由近代的落后挨打到彻底扭转命运、不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民族复兴胜利在望。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百年罕见 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则,沉着应战,统一指挥、全面部署、全国各族儿女缪力同心,火神山医院10天建成、雷神山医院12天建成,短时间内在湖北建立了20多座方舱医院,同时迅速组织全军及29个省区市共330多支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共41600多名医护人员逆行出征,参加抗疫战争,全国迅速筑起了一道联防联控、人人参与的“抗疫长城”,为疫情防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冠肺炎全球爆发,世界经济持续下跌,世界上仅有中国能做到控制疫情快速有效,经济实现正增长。抗疫战争的胜利再次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就没有攻不下的“娄山关”,破不了的“腊子口”,中国共产党就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指南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来不会盲目发展,而是通过制定目标,编制规划,然后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奋进。从1953年到2020年,我国共实施了13个5年计划或规划,“五年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指南针”、“导航仪”的重要作用,而且每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重要的历史使命。“一五”计划(1953—1957)指导了中国工业化奠基,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二五”计划(1958—1963)也促使全国进行了一次较为普遍的工业投资,各地在1961年到1965年的调整中进行了填平补齐、成龙配套的工作,中国的工业化水平由此上了一个台阶;“三五”计划(1966—1970)和“四五”计划(1971—1975)将重点放在国防工业和“三线建设”领域,巩固了国防安全,也加快了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生产力布局区域合理;“五五”计划(1976—1980)时期经济波动较大,但在1979年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的调整,这次调整使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为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六五”时期到“十二五”时期的35年,我国全面进行改革开放,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了到20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温饱问题彻底解决,全面小康总体实现;“十三五”时期的这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经济、科技、国防等领域都实现了重大突破,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全面小康胜利在望,这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师”,“五年规划”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顺着“指南针”指定的方向扬帆起航,前进道路上定会一片坦途。

(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稳定器”。中国为什么能创造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原因就在于中国的政策稳定、社会秩序稳定、政局稳定。一是中国的发展政策稳定。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一直都是结合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长远目标和五年规划,五年规划就是实现总体发展战略长远目标的阶段性部署,这样,经济社会发展就有了目标和方向,然后根据发展目标和方向制定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政策上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同时还广泛征求并充分吸收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出来的政策,更能体现人民意愿,更能最大程度凝聚共识,更符合我国发展实际,更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二是中国的社会秩序稳定。在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做到了“全覆盖,零死角”,平安建设稳步推进。同时我国还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化解机制、决策参与机制和各种应急管理机制,对于各种显形的问题和隐形的矛盾,都能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三是中国的政局稳定。中国人民非常拥护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执政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从没有考虑自己的特殊利益。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管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不管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我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信念从没动摇过,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在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在增强。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实现了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同时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超过13亿人享受了基本医疗保险,近10亿人民享受了养老保险,这些民生福祉的获得,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尤其是今年遭遇突如其来的罕见疫情,无论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百岁老人,都能得到全力救治,这更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执政71年有余,竭尽全力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做不到的。中国共产党深得人民拥护和爱戴,中国的政局稳如泰山。因此,党的全面领导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严峻复杂。一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世界经济陷入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钳制中国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事端,诋毁抹黑中国,甚至鼓动、唆使我周边国家与我国对抗,致使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另一方面,我国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许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需持续改革;创新能力需持续加强,尤其是国外“卡脖子”的技术亟需突破;农业基础需持续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需持续缩小差距;生态环保需持续改善;民生保障需持续提高;社会治理需持续加强。我国经济社会要在国内国际形势的双重压力下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是党的“大脑和中枢”,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斗胜利的。”我们党成立近100来的实践证明,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得好,党的事业就不断取得胜利;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得不好,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今天,中华民族能取得当惊世界殊的辉煌成就,正是因为我们能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在形势环境变化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重、矛盾风险挑战多的大背景下,要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一定要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一是思想上要高度认同。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领导核心,这是中国共产党靠自身的实力赢得人民的信任,被历史和人民所选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长期奋斗,使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因此,全党全国人民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政治上要坚定维护。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在政治上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围绕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坚决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始终与党中央同心同向同行动,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三是行动上要坚决捍卫。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体现在高度的行动自觉上。在做工作,做决策时,始终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丁点含糊。同时还要保持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在重大原则问题和重大考验面前,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旗帜鲜明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现有损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人和事,要敢于斗争,以实际行动捍卫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二)持续完善决策落实机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科学的规划,再美的蓝图,都必须要狠抓落实,努力奋斗,规划才能如期完成,蓝图才会变成现实。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繁重任务,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持续完善决策落实机制,层层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是完善决策执行组织体系。要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使中央和国家机关承担起“最初一公里”的职责,使地方党委履行好“中间段”的职责,使基层党组织完成好“最后一公里”的任务,避免政策执行发生“肠梗阻”现象,确保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每项决策部署都得到全面精准落实。二是完善请示报告制度。要完善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各地区各部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问题和贯彻落实中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如实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决不能弄虚作假、掩盖问题、瞒上欺下。三是完善督查考核制度。要完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督查考核制度,建立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考评体系等,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三)努力培养一支具备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建强干部队伍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干部是关键,我们必须努力培养一支政治素养过硬、领导能力超强的干部队伍,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各级党组织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思想上、政治上、专业上努力淬炼干部,着力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干部在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中固本强基,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中干事成事,在攻坚克难、应对风险挑战中增强本领,在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中开拓新局。一是加强思想淬炼。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武装头脑,淬炼思想,指导工作。要坚决做到理论学习与党的创新理论同步,党的创新理论前进一步,自身学习立即跟进一步。当前,一定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学习的重点,坚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在学习中淬炼思想,净化灵魂,增强党性。党组织要经常性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培训、组织生活、日常教育、警示教育等形式,对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淬炼,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命担当和拒腐防变的能力,把对党忠诚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之中。二是加强政治历练。党员干部一定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两个维护”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最大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员干部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把稳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原则、坚持政治道路,始终与党中央同心同向同行动。要把讲政治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干工作做决策时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中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鉴别力,看问题首先考虑政治因素,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眼睛亮、见事早、行动快。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坚持在实践中淬炼干部,这是培养干部最有效的途径。基层一线是锻炼干部的好战场,党组织要尽可能地安排年轻干部到重大斗争一线、艰苦复杂地区、改革开放前沿、吃劲负重岗位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磨炼过硬的政治品格、工作作风、治理能力,使干部逐步成为现代化建设合格的领导人才。四是加强专业训练。聚焦干部不会为、不善为突出问题,对干部切实加强专业培训,帮助干部提升专业素养、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增强专业本领,使干部能力素质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要求,堪当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江金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N】.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1日.

【2】武力.我国“五年规划”历史回顾与展望【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3日.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C】.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年10月18日.

作者简介:曹明会,中共蓬安县委党校,党建讲师。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