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经济发展推动着经济形态的革新,在数字化经济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新的商业模式不断产生,细分市场不断出现,而随着经济发展行业越来越细分,跨境电商行业对跨境电商运营人才在数量及能力的要求上都有更高诉求,跨境电商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在近年来进出口额以及其增速均出现了较强的波动性,可喜的是,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呈现负增长时跨境电商的进出口额反而增长了约20%,欧美和新兴市场成为新外贸出口持续增长的增量来源。 兴旺的跨境电商, 越来越要求高素质的线上经营人才,为此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诉求。跨境电商课程是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必须要学习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跨境电商产业迅速扩大,对于高水平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跨境电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制约跨境电商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市场环境和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的背景之下,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掌握跨境电商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跨境电商中相关的实操技能,高校也在不断开展着跨境电商课程的改革,各大高校及其教学团队基于数字经济的背景,都在分析其对跨境电商行业以及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也提出了一定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上存在的某些问题,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和教学团队提出了构建多方协同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新思路,这些也将成为本文就跨境电商课程改革进行探讨所必要的参考。
二、跨境电商现状对课程开设的影响
从行业的现实变化趋势来看,随着网络技术在全球的广泛发展,电子支付和无线互联技术日益成熟,大数据和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加速了世界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作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开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鼓励数字产业转型升级。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跨境电商产业已经成为数字化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模式。根据CBNData《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涨幅超过30%,作为网络与实体的融合,跨境电商具有全球性、及时性、无纸化等多个数字化特点,这种商业活动的新模式也对市场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高校在开展跨境电商课程时也不得不考虑现实对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以此为基础对该课程进行重置、设计和构建。
从课程目标的设定来看,跨境电商要求学生能够强化和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专业知识; 能够熟练注册电商平台用户,使用跨境电商平台并开展创业活动;能够从事进出口业务和外向型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相关工作,做到全面发展综合素养和拓宽国际视野,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以后,应该具备利用电商平台一起创业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产品管理素养, 能利用电商理论分析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能够实践联系理论, 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跨境电商实务”作为跨境电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解决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瓶颈问题,高校的教学团队应该要更能够将课程与实践结合,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中完整地再现跨境电商交易的全流程,解决课程流程复杂、学生学习难以入门等问题。
三、教学设计改革
第一,以能力为导向重置课程教学。笔者认为跨境电商的能力要求包括:数据获取及分析能力、海外社交营销能力、多平台及自建网站的综合运营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具体反映是包括用户行为分析、客户价值分析、互动数据分析、产品数据分析等,从而驱动产品设计,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平台爆品,提升类目商品的丰富度,此外,跨境电商企业需要运营人员具有制定切实可追溯的网红营销策略、制定直播策略、社交媒体吸粉等能力,同时,跨境电商运营人员需要根据市场调查分析对不同平台推送不同品类或不同层次的产品,也需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来确认投放的市场及平台,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根据能力结构跨境电商运营人才的培养需要在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专项的能力养成,因此,新商科背景下的跨境电商运营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 “擅数据分析、通全网营销、精运营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高阶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该课程的板块设计需要以能力为导向,每一章节设定能力培养上的教学效果评价。
第二,强化数字技能培养和专业技能培训。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有相关专题研究的内容导入,专业数字技能成为培养体系中的核心环节,跨境电商对专业人才的诉求更是直接体现了这一要求。就课程本身内容板块而言,重置的教学内容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当前主流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掌握一到二门数字化编程语言,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技术储备。此外,课程内容设定不仅要参考当地企业发展的特色和企业管理者的经验,更要与相关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精诚合作,开发更加科学的理论体系课程。因此,该课程的成果检验也需要充分考虑专业数字技能的验证。
第三,实训环节和理论授课无缝对接。跨境电商业务涉及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跨境零售、大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行业缺乏贯通各个领域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跨境电商课程涉及跨境电商的业务环节多,实际可操作性强,应围绕多元协同的课程目标,以 “产出”为中心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应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虚拟的跨境电商运营环境,涵盖市场数据分析、店铺运营和博弈决策等多个方面。跨境电商课程应分为模块分训和多平台系统集训两个部分,以教学任务为驱动,形成跨境电商卖家竞争博弈,融入真实市场状况和竞争态势,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学趣味性,具体而言,在教学中,利用高效率的信息化技术以及宽口径的互联网渠道充实课堂教学过程,通过仿真任务驱动、虚拟大数据分析、真实案例引导和虚拟仿真平台实操等,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增强教学活动的可控性和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跨境电商课程的革新势在必行,其改革的趋势不可逆转,高校的教学团队需要根据现实的客观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能力培养方向以及教学板块设计进行重置和构建,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教学效果,高校教学团队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企业这一有效渠道了解市场以及企业岗位的具体要求,邀请企业讲师进校园是必要的,当然在科研上也要能够利用现行理论基础进行更加深入的科学和教学研究,通过以能力为导向重置课程教学,强化数字技能培养和专业技能培训,将实训环节和理论授课无缝对接,在最终改革方向和成果上,一方面提升理论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红.互联网+背景下校政企联合培养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1,23(13):179-180.
[2]黄跃进.混合学习模式下跨境电商教学中学习者情绪分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30(03):63-68+73.
作者简介:樊墨(1985年4月-)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武汉工商学院专职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跨境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