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地区林业管理在党的十八大中也有明确的指向性规定,要求能突出生态化建设,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区等。林业作为生态建设主体与核心,要发挥出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以及生态化的作用,其重要性对于我国经济不言而喻。乡镇林业站是最为基层的职能管辖机构,肩负着宣传、维护、保养、执法、组织、推广等各项职能,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1.乡镇林业管理的现状
1.1制度确立质量不高
近几年,我国林业生态发展经济补偿机制正逐步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其背后依旧存在问题,补偿标准不高,甚至低于标准部分,补偿资金只是针对成本的补助,不足以进行后续保养、管护工作,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除此以外,我国林业经济补偿资金其来源上较为单一,大多数都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拨款有关,其中中央划分财政占据约为6%,这种资金较为单一的来源形式无法保障林业生态效益面向市场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政府面临更多财务负担,难以持续满足林业资源的发展需要,当政府资金出现困难时会影响补偿资金的落实,甚至致使林业资源无法健康、可持续发展。
1.2人员的专业性不足
首先,乡镇林业站中专业人员不足,也没有较强专业技能,虽然工作人员都有正式编制,但其管理水平以及相关能力上存在欠缺。部分林业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在上岗之前也没有开展专业性的培训,致使员工素质不强,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应对工作内容时缺乏责任心。林业保护中存在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执法等不同工作,这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能掌握我国相关法律与法规,也要求具备高度责任心,加强自身管理水平。目前,护林员对林业法律等相关条例并不熟悉。有管理松散等现象,只有加强相关内容的学习,才能保护现有的林业资源。
2.乡镇林业管理的优化措施
2.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想要解决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与阻碍,保证资金流通性并扩大融资,就要针对制度进行改革,确保林业内部生产资金能落实到位,保持林业稳定发展。并确立制度中的精细内容,使林业能走向标准化、科学化,通过前期深化改革,提升林业资源生产能力,更好的体现出林业发展的经济特征以及管理中的体制运行机制。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作为基本条件,只有开展相应基础设施建设才能确保林业安全发展。比如要建立救火救灾设施,建立防虫防害设施等,这些设施虽然较为简单和普通,但却能处理紧急问题[1]。
2.2制定完善的法治体系
林业可持续与稳定发展与是否具备完善的政治和法治体系密切相关,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要完善政策体系,对林业总体发展起到引导指向的调控作用。通过政策的建立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按照国家所规定的目标稳步前行,不会走岔路、走错路。其次要制定完善且稳定的法治体系,从而规范守林园护林员的行为,制定相应行业标准。通过法律等强制性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管理措施,保证林业发展的稳定性。针对当前存在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问题,也要采用生态收税等手段,减缓出现滥用资源的问题,避免出现企业滥用资源的现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3协调林业与政府的关系
乡镇林业管理站作为林业局的单位之一,要面向乡镇发展,为乡镇建设服务。乡镇林业站享有特殊权利,比如代表林业局针对当前绿化状况等进行监督和管控,做好保护。其工作的义务在于为地方发展服务,地方政府要出谋划策,乡镇政府在林业管理和保护中处于重要地位,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乡镇林业管理站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出自身作用,正视自身所处的位置,合理协调地方政府与林业局之间的关系,确保深化改革、造林等事业能稳步、高效、顺利的进行[2]。
2.4开展人员上的培训活动
进行业务培训时所面向的对象是林业技术人员以及林业管理人员,通过相关业务培训不仅能提升管理者以及技术人员的法律意识,也能使管理工作更高效有力,通过培训更新相关专业知识,在专业人员引领下,认识到林业资源以及林业后续发展对我国经济的重要作用,使林业所有者在利用林业资源发展的同时也能享受到林业资源所带来的好处,相关管理培训以及技术培训活动是解决目前一切问题的基础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镇林业管理以乡镇林业站为基础,乡镇林业站分布广泛,数量多,能与地区群众紧密联系,能有效开展政策宣传,资源保护和执法等各项活动,要协调地方政府,林业部门强化针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主动建设基础设施,落实林业标准化发展,提升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乡镇林业站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曲诚.乡镇林业站管理现状分析与优化[J].山西农经,2021(11):139-140.
[2]李淑娴.乡镇林业站在林业建设方面发挥的作用[J].新农业,2021(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