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必须要及时解决的一项问题之一,在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如何在加强环境治理的同时,做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已经成为当前必须要解决好的一项工作。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发现,以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情况,也能够有效的地下水引用安全提供帮助。故而本文研究的意义将是以现有生态建设为基础,做好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管理方案,加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管理应对,从而突出地下水修复管理质量,为生态修复管理提供帮助,提升生态修复管理针对性。
1 土壤污染的危害
1.1土壤污染的来源分析
土壤污染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有愈发严重趋势,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也是比较多样的,如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等。并且在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管理研究过程中发现,土壤污染的表现是比较多的,并且土壤污染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除了上述土壤危害因素之外,造成土壤污染的因素还与企业产生的污染物、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的排放等都是造成土壤危害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在土壤污染研究分析过程中发现,农药、化肥过度使用也会造成土壤污染,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土壤污染研究分析力度,加强土壤污染制约因素影响分析,然后减少农作物使用过程中的化肥及农药使用剂量,以此为土壤污染改善提供帮助[1]。
1.2土壤污染物特征分析
土壤污染物特征分析也是有效应对污染治理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人类活动会造成大量的污染物堆积在土壤中,土壤无法完成自净,而这个过程中就会造成土壤环境恶化。一般情况下,土壤污染因为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所以在现有土壤污染研究分析过程中,应该从土壤污染的特征表现分析视角着手,做好土壤污染物的特征分析。大多情况下,土壤受到污染后不会直接将污染情况表现出现,而是通过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反应出来。人们在食用这种农作物时会间接受到土壤危害的影响,并且随着土壤污染情况的逐渐加剧,这种危害也会越来越严重。同时土壤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积累,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自然修复的。
2 土壤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土壤污染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当土壤处于长期污染状态时,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概率会显著增加。这是因为由于土壤污染后,有害物质会直接通过地表水渗透到地下,与地下水系统连接在一起,而这个过程中表现出的危害在短时间内是难以看出来的。在分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影响关系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对应的分析应对。首先,要了解用水情况,分析引起用水污染的原因,并且做好对应的应对措施。其次,充分了解污染物的形成原因,从源头切断污染物。最后,对造成污染的企业以及个人进行惩处,做好对应的修复应对措施和方案[2]。
3 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3.1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在当前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修复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修复技术之一,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化学修复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化学修复技术运用过程中以硫酸盐、芬顿试剂等机为主进行土壤污染修复处理,对土壤周边压力以及温度和氧化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尽快的生成化学反应,从而消除化学反应影响,提升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应用水平。其次,化学修复技术应用过程中,应该做好土壤氧化的技术处理和分析措施,将土壤氧化处理方式明确,并且需要通过硫酸根离子的氧化作用,生成新的化学产物,从而起到净化土壤目的。最后,化学修复技术处置过程中应该通过不同活性离子作用将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协调工作完善,从而更好地为土壤污染处理提供帮助,加强土壤污染转化[3]。
3.2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之一,在现有生物修复技术发展及处置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修复技术处置方案。且在相关技术的运用和实践过程中,已经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提供了帮助,提升了地下水修复技术处置能力,也在加强地下水修复处置过程中,做好了对应的应对及管理方案。如在修复土壤和修复地下水过程中,所对应的修复技术是有所差异的,所以为了提升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运用水平,在现阶段环境工程治理过程中,应该以相关修复技术处理为前提,做好修复管理方案。并且应该结合生物修复技术处理要求,不断调整生物修复技术运用方案,从土壤以及地下水污染净化方面出发,做好对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
3.2.1 修复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处理过程中,生物修复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将污染物放置到受到污染的土壤内,通过污染物之间的生物作用降解,转变污染物特性。一般情况下,土壤污染处置过程中,各个污染物之间的关系能够在一定物理条件下生成特定反应,可以有效的降解污染物危害。首先,生物修复技术运用过程中具有低成本优势,能够更适用于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处理中。其次,土壤修复过程中运用生物修复技术后不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会降低后续修复技术运用难度。最后,生物修复技术运用的形式比较便捷,更能够展现出土壤修复技术运用的特色和优势,可以为土壤修复技术处理奠定基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土壤修复技术处理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结合土壤污染修复处理要求,做好相关技术的修复运用及管理,降低技术协调差错,以此为技术修复及管理奠定基础。
3.2.2 修复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污染修复过程中,主要以水质净化修复为主。一般情况下,在以生物修复技术为主的地下水污染修复处理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不同污染物对地下水污染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选择修复技术过程中应该从造成污染的原因着手,做好各项修复技术管理方案,以此为修复技术的处置和管理提供帮助。其次,修复技术运用时效性选择上,应该结合地下水污染的具体表现情况,进行修复时效性分析,尽量以水质改善后1个月为宜,防止水质出现二次污染情况,以此提高修复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当前生态化建设工作逐渐推进,人们已经意识到土壤污染及地下水污染的影响,并且已经做好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管理方案。并且在该过程中,人们在不断改进土壤及水污染处置方案。通过本文研究和分析后发现,当前土壤污染以及水污染的原因主要与化学肥料的过度使用相关,并且在土壤污染和水污染过程中发现,由于化学肥料的使用造成了气候改变,出现酸雨等自然景象,而这种情况下也会对地下水造成一定影响。而在应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处置过程中,应该从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两个方面着手,做好对应的处理应对措施,以此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处置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赵杨帆.土壤与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J].区域治理,2020,38(38):109.
[2]王晴,杨宗帅,尹立普,等.有机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生物修复研究热点和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0):3549-3564.
[3]李洪伟,邓一荣,刘丽丽,等.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评估及土壤修复技术筛选[J].能源与环保,2021,43(12):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