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屯村,位于陆丰西北部的西南镇。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4户66人。在攻坚脱贫方面,陂屯村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内的低保贫困户7户9人,五保贫困户23户24人。2018年脱贫3户9人,未脱贫人口7户14人。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陂屯村村支两委科学制定脱贫规划,大力实施精准帮扶,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努力助力乡村振兴。 2008年11月至今,我作为一名人民银行陆丰支行的中层干部,受陆丰市委组织部的委派,驻西南、大安做扶贫工作,现任陆丰市西南镇陂屯村村支委副书记,负责政治思想工作。下面就陂屯村攻坚脱贫方面做个简要介绍。
一、党建引领抓扶贫
(一)发展硬件和完善制度,为扶贫开发保驾护航。2017年是全市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换届之年,陂屯村通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党员群众选举,选出班子成员9人,选任驻村干部1人,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任职后,建立健全了党组织生活会、党风廉政建设、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扶贫资金使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了村支两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号召36名党员积极带头开展贫困户连点,开创网格化管理模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入党,2018年已发展党员2名,为“党建+扶贫”注入新鲜的血液。党员干部们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人民服务,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激发了贫困户内在的主观能动性。
二、领导重视推扶贫
陆丰市西南镇街道办事处领导不仅思想上高度重视,而且行动上强力出击。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曾少疑同志,2018年先后10次亲临陂屯村调研和制定脱贫规划、召开扶贫专题会议和督查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等。村党总支书记陈金同志,铺下身子研读扶贫政策,甩开膀子落实扶贫工作。
三、干部结对助扶贫
(一)强化结对帮扶责任。办事处建立了帮扶责任制,明确了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钩。单位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对贫困户脱贫问题负领导责任,帮扶责任人负直接责任。在陂屯村,每户贫困户明确一名干部、一名村干部(党员)为帮扶责任人,开展“二对一”入户帮扶工作,实行帮扶全覆盖和挂图作战。召开精准扶贫知识培训会以及发放960本精准扶贫宣传手册和涉农惠农政策读本,让帮扶干部掌握政策,让群众知晓政策。
(二)构建结对帮扶亲情。实实在在做“五清”,扎扎实实建真情。摸清致贫原因和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摸清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做到“问题清”;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提出帮扶措施,做到“对策清”;逐户确定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我们用脚丈量民情,用心叩开心门。不仅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信任,村民也愿意敞开心扉聊家常。倾听呼声,解决需求,消除怨气,尽心尽力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四、产业增收顺民意
产业扶贫释放乡村振兴活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推进特色产业落地生根。
(一)做大种植业。积极对外联系企业,针对销售困难的香菇种植贫困户进行定点采购、对口帮扶,2017年人均增收300元,2018年与有意向的贫困户达成种植协议,以订单式农业生产进行精准扶贫,最终形成扶贫长效机制。此外,积极对外联系农业专家,为贫困户发展香菇、木耳和灵芝种植提供技术支撑,在改良品种、预防虫害、提高质量和增加收入等方面出实招。
(二)做强服务业。组织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和专场招聘会,为贫困户介绍家政服务工作,免费邀请行业精英为贫困户系统培训工作流程,详细讲解工作重难点,增强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这种造血式扶贫模式,为其提供可持续的相对稳定收入来源。
五、设施建设惠民生
(一)清洁水源保健康。积极协调资金,全面改造、加装村民的水网管,目前已户户接通自来水,家家饮用安全水。
(二)升级农网提品质。通过协调市电力部门,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增加变压器,解决了农村电网年久老化问题,确保村民用电安全。通过协调市移动公司,加装信号塔,信息畅通,共享资源。
(三)拓宽公路促发展。投入200万元用于拓宽陂屯至西南的村级公路,已投入5万元改造陂屯至青塘的陂青公路。有效解决了交通堵塞现象,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加强了城乡联系和沟通,搞活了农产品流通,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四)危房改造乐安居。陂屯村按政策要求落实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将贫困农户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居住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办,全面消灭农村贫困农户D级危房,真正让百姓享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五)建设村部强服务。按照陆丰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陂屯村投资140万元建设了集党务、政务、村务、商务和社会事务于一体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及附属文化广场等设施,已投入使用,是传播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倡导乡风文明的窗口与阵地。新村部整合了服务资源,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
(六)整治环境畅生活。过去很多村民因环境脏乱差而生病,村民对于生活的地方无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村支两委班子协调投入资金10万元,新建垃圾池20个,配备专职保洁员8人,每天对垃圾进行清理。此外,多次入户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垃圾分类处理习惯。整治环境,有利于村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在扶贫开发工作进入难啃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在精准上花力气,在实干上做文章,在情感上用时间,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发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补好扶贫开发的“短板”,为乡村振兴奠下坚实基础!
写于2020年1月28日
参考文献:
[1]聚焦精准扶贫共商对策助力陕南乡村振兴发展——第一届“陕南乡村振兴发展论坛”在安康学院举行 [J] . 安康学院学报 . 2018,第004期
[2]聚焦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五莲县创新扶贫档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J] . 丁伟 . 山东档案 . 2018,第002期
[3]参与精准扶贫 助力乡村振兴“传化健康扶贫行动”启动仪式在昌举行 [J] . 水木 ,汪琼 . 老区建设 . 2018,第0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