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音乐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能够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养成良好的品性,完善人格,在幼儿园开展音乐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音乐元素是音乐的核心,也是音乐的基础和灵魂,是音乐表达的重要手段,幼儿音乐活动中处处包含着音乐元素, 在幼儿音乐活动的设计过程中,音乐元素是前提也是必备条件.作为幼儿教师,掌握了音乐元素也就掌握了音乐活动的重点,懂得设计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在新的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要融合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灵活应用音乐元素,通过音乐创设快乐课堂,有针对性的开展素质教育,让幼儿们在音乐中发现美、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
1 什么是音乐元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高,音值(节奏),音的强弱和音色,力度,速度,曲式,结构等。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节奏、旋律、曲式、和声、力度速度等各种音乐元素在作品中相得益彰地表达音乐情感和情绪。音高指的是音的高低,高低不同的音构成曲调,即旋律,会带给人不同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音值指的是音的长短,长短不同的音构成节奏,节奏作为音乐的骨骼,它和和速度、力度等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音强指音的强弱,也是力度的变化表现,通过听辨音强、音色,可以增强人多听觉判断力,提升理解能力。幼儿园的音乐活动,就是运用音乐元素的表现,塑造艺术形象的美,让儿童在美的感受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塑造健全的人格。
2音乐元素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2.1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
雨果精练地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在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而是通过感知觉来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的艺术,是开发幼儿智力的基础,通过音乐教育,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感觉器官,唤醒人们对于音乐的各种感受感知,对音乐的节奏、音色、力度和音高进行辨别。音乐的学习是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通过综合人的视觉、听觉加强手、脑、口的共同应用,多种器官共同作用的同时通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从而在大脑中形成对音乐新的感知和新的记忆,激发人们对于音乐和旋律的想象。幼儿阶段是发展智力的关键时期,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能够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通过大脑控制自己的发音,调节自己的音高和节奏,实现整体声音和身体的协调统一。同时,幼儿教育也能够进一步刺激幼儿的感官,通过和谐的旋律,整齐的节奏,加深幼儿记忆的能力。在音乐课堂当中融入音乐元素能够让幼儿边歌边舞,开展有律动和音乐游戏,使幼儿的各种感官活动起来,也能够有效促进幼儿提高注意力,实现记忆能力和想象力的增强。
2.2有助于培养幼儿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和视听能力
幼儿音乐课堂是欣赏音乐重要阵地,幼儿音乐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积极鼓励学生们参与到音乐教育堂中,让学生们在感受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激发想象力,融合多元化的思想,掌握音乐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在幼儿阶段,是发展学生的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能够通过欣赏音乐辨别不同声音的调性和音质,融入音乐元素,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注意观察,对不同声音进行分辨,了解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更好的奠定幼儿阶段的音乐基础。音乐是情感细腻的艺术,在播放音乐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感觉,通过丰富的情感而表达出音乐的内涵,也是幼儿阶段培养学生生理和心理有效结合的重要科目。音乐的情感不仅是个人的情感,更是社会的世界的情感,只有找到音乐的贯通性才能够提高幼儿综合能力,在幼儿阶段选择动听的音乐,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一些优美的旋律能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音乐之中。所以,在音乐教育开展时,一定要结合不同的音乐元素,灵活的选择,让孩子们参与到音乐旋律当中,让学生们通过幻想不断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2.3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幼儿阶段的音乐学习是引领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家庭、了解社会的重要环节,很多音乐教育中所展现的音乐元素十分丰富,具有较为丰富的内涵。所以,在幼儿关键时期,通过让学生接触国内优秀的音乐作品,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元素,更需要通过接触国内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在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人格训练的重要内容,只有让幼儿感受到不同音乐的内涵,在音乐中了解古典美、现代美、和谐美等不同的美感,通过音乐的多听多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也能够通过不同歌曲之间的节拍、音色,旋律和乐器营造各种意境,进入丰富的审美情景当中。
3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元素的灵活有效运用手段
3.1音乐元素融入教学理论基础
音乐具有奇妙的能力,能够通过音乐元素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营造欢乐的学习氛围。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将音乐元素与音乐课堂有机结合,需要以奥夫尔音乐教育为基础,通过创新教育形式,按照教学计划分为不同阶段开展学习。如何让幼儿掌握一下简单的知识和技能,在初始阶段需要提供给幼儿充裕的时间、材料和机会,让他们愿意尝试材料(音乐或者乐器),开展元素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孩子天性,自主的接受音乐教学,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通过不同的乐器以及音乐背景,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音乐的魅力。第二阶段可以通过公开课的运用,积极开展奥尔夫音乐元素教学内容,在课堂导入环节准备儿歌以及游戏,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了玩和学的结合,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同时在课堂研讨阶段,将奥尔夫音乐与课程有效结合,教师通过相互观摩、研讨、实践和分析进行充分的思考,根据不同的孩子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创造性开展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这样音乐元素也更能贴近生活,增强幼儿音乐教育的有效性。
3.2运用游戏为主的多样化活动渗透,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幼儿音乐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听辨活动,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和节奏活动,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把游戏巧妙地结合到幼儿的音乐教学中,以音乐要素为主线,将游戏和音乐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纵向、横向地渗透,辐射到健康、乐感、品德、智能、个性等相关方面,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识和发展的能力,促进整体的发展。例如:听辨音高游戏、力度游戏、嗓音游戏、声势游戏、身体韵律游戏、节奏游戏、乐器演奏游戏等紧紧围绕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旋律的高低起伏、情绪的变化等而进行;又如,节奏游戏《十六宫格》让幼儿设计图形,运用图谱、表格进行节奏训练的游戏,在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又培养横向、纵向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空间排序能力;再如在声势游戏《吉祥三宝》中把捻指、拍手、拍腿、跺脚加上强弱的音色变化和快慢的节奏变化和舞蹈的动作,在活动中感知歌曲的结构,增强了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 ,体验了歌曲中温馨的家庭生活。
3.3运用表演的教学方法,提升幼儿学习兴趣
在幼儿阶段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音乐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音乐教育不仅是要对音乐进行掌握,更需要通过立体的画面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表演是一种有效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重要教学形式,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真正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来。所以,通过借助表演的形式对于学生喜爱的音乐进行演绎,引导学生将音乐和表演有效结合,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3.4哼唱主题,牢记作品旋律
在幼儿阶段,很多幼儿对于音乐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牢,不能通过识谱和韵律的方式对音乐进行掌握,教师可以有效地通过哼唱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旋律和音乐元素,通过哼唱了解音乐的变化,结合当前的教学模式推进学生基础音乐知识的掌握。一些乐曲的主题富有特色。例如:在聆听《北京的金山上》时,这首歌的配乐是由管弦进行伴奏,不同的乐器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形态有所差别,学生很难通过听一遍的方式掌握征收歌的旋律,教师可以通过分段播放,让学生学会哼唱,掌握旋律后再给学生们播放歌词,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也能够进一步根据歌词来感受歌曲中的美丽景象。
3.5开启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音乐
幼儿阶段接触外界社会不多,可以通过让学生将音乐与生活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于音乐旋律和音乐元素的理解。例如:在欣赏《小白菜》一曲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小白菜》旋律的悲惨性,教师可以将小白菜的生平以及本曲的背景、生活经历等向学生们进行描绘,这样学生们能够在了解小白菜的辛酸后,更好地结合当前的音乐形态行行学习。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融入,当前很多学校内通过引进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听和看有机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增强音乐的理解。
结语
音乐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魅力,它能唤起幼儿心灵天然的好奇心和禀性,素质教育对于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把幼儿音乐教育与“培养人”紧密联系起来,优化教学策略,要科学利用音乐对幼儿成长的重要作用,将音乐活动与音乐元素有机结合,激发幼儿内在的音乐潜能,让学生们通过掌握音乐元素实现个性化成长,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景瑞娜. 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实践路径分析[J]. 学周刊,2021,(34):179-180.
[2]卢鹏. 儿童音乐剧主题活动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1.
[3]唐晓. 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21.
[4]梁丽媛. 民办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研究[D].延边大学,2021.
[5]周倩. 论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元素的灵活有效运用[J]. 戏剧之家,2021,(08):102-103.
[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