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一路高歌猛进,许多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坚持奋斗在生产发展第一线,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对国有企业退休员工实行社会化管理,不仅保障了国有企业退休员工的晚年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也为我国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许多国有企业的经济负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 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属地档案移交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国企退休人员社 会化管理主要是是指国企员工在达到退休标准后办理退休手续,其后续的一切管理服务工作不再由国企业负责,与之前的国企相分离开来。那么这些员工的退休生活由谁来负责呢?是由当地的社区街道或者由社会相关部门统一负责管理。实行退休人员同企业分离,进行社会化管理,把属地档案移交出去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档案的移交对原国企单位的压力释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没有实行社会化管理之前,企业需要负担退休人员及其家属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等其他管理工作,社会管理化实施以后,企业经济压力一下小了许多,有更多的精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企业生产当中去,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点保障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合法权益,我国企业非常庞大,企业退休职工也是遍布各地,属地档案移交之前,通常一件小事就需要退休员工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原企业单位进行签字,打破了退休生活的平静,给退休人员带来了不变。档案移交之后,退休人员只需要在当地社区就可以办理业务,为退休人员节省了财力物力,提供了方便,也保障了退休人员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
最后一点,属地档案的移交充分发挥了社区的职责。退休人员的档案移交到了社区或其他有关单位,那么社区与其他单位会肩负更大的责任,赋予社区的权利与义务也会随之增大,这会使得社区工作人员的分工更加明确,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认真,来回踢皮球的事情不再发生,责任划分更加清晰,有助于社区与其他单位的发展。
2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属地档案移交存在的问题
第一点是退休人员难以转变观念。因为一些国企退休员工年龄较大,思想较为保守,认为将档案移交出去后,就不属于原来企业,没人保障他们的生活,觉得企业不负责任,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认为他们是累赘不想管他们了,为此觉得非常失落不满。还有一部分退休人员比较重情义,不愿意离开奋斗打拼几十年的老单位,想一直留在原来的企业里,感觉比移交社区踏实许多。
第二点是移交档案后待遇相差较大。一些国企退休员工在移交档案之前,福利待遇较好,有退休补助、医疗补助,每逢节假日春节还有各种福利待遇,尤其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退休员工每年还有定期体检等。有些员工反映,移交档案之后,社区退休金发放不及时,经常一拖就是好几个月,而且社区活动也少得可怜。许多未移交档案的退休员工看到这种情况也不敢轻易移交档案。
第三点就是社区相应的工作人员以及资金落实不到位。国企退休人员数量庞大,一旦全部移交档案落户于社区,那么社区的工作压力将会非常大,目前社区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且专项资金划拨不及时,影响了移交档案后的退休员工安置工作。
3. 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属地档案移交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第一点退休人员观念转变的问题,我们要多组织服务人员向他们解释社会化管理这一概念,介绍社会化管理的优点以及国家为什么提倡这么做,对他们提出的疑惑进行解答,打消之前的顾虑,重点是让员工感受到企业不是不要他们了,而是为了更好的照顾他们退休后的晚年生活。
第二点福利待遇以及老年社区活动的问题。原企业与相关部门一定要密切联系,保证退休员工移交档案后福利待遇不发生变化,该由企业提供的待遇一定不能少,社区也要办好交接工作,医疗条件也是重点考虑的问题。退休人员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一定不能低于原来水平,社区人员也要多开展社区文体活动,让老人体会到社区的关怀,不再孤独。
第三点人员及资金的问题。国家及有关部门要运用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权限职责,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与义务。加大建设基础设施的投资,只有各项经费到位,才能保证各个项目有条不紊的进行。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设计合理设置社会化管理服务网络,提高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属地档案移交工作是解决老年人口晚年生活问题的重要步骤之一。希望有关部门可以从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积极完善各项体制,将更多的退休员工转移到社区中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企业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1] 韩晓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卷宗,2019,(28):386.
[2] 李晶伟,魏丽维,张小静.关于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档案工作的三点思考[J].机电兵船档案,2020,(5):67-68.
[3] 常伟,张春燕.南溪区:做实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J].四川劳动保障,201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