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关驰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关驰鹏,. 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 水土保持与应用,2023.2. DOI:10.12721/ccn.2023.157013.
摘要:
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土地资源信息的大力支持,而土地工程作为以土地整理为目标的系列工作,可保证对土地资源信息的全面调查与整合,为土地管理提供可靠的管理依据。目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土地工程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土地资源信息获取效率更高,土地整理的实效性更强,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下文主要基于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完善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功能。
关键词: 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土壤环境
DOI:10.12721/ccn.2023.157013
基金资助:

 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数据技术等的高效发展,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土地工程中的应用表现出了突出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十三五”规划以后,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各个行业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还提出了国土空间资源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目前来看,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土地管理领域,在前期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土地管理的效率,这同时也为土地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土地工程中涉及的工作内容众多,与自然资源、人文社科等均存在密切的联系,这导致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且信息种类繁杂,呈现出多元异构的特征,在前期的工作中由于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这将对土地工程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针对此类问题,急需在土地工程中引入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目标,保障各类数据信息的有效交互,消除信息孤岛问题对土地工程质量的影响。此外,为了保障土地工程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有效推进,还需制定较为完善的土地工程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于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的管理机制加以明确,保障各类信息的高效处理与合理应用,促进土地工程信息共享机制的有效落实。

2.土地工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2.1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有效监测

土壤环境的监测工作属于土地工程的工作重点,这主要是由于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农业生产质量,一旦土壤环境受到威胁,便会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特别是当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量较大或者土壤环境被污染影响的情况下,将导致农产品品质受到威胁,影响农产品食品安全。基于此,则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机制,积极落实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在前期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中,以人工监测为主,人工成本投入较大,且监测效率偏低,很难保障监测工作的时效性。而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有效应用,可显著提升监测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土壤环境的实时监测,且能对监测结果进行快速分析,使相关工作人员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制定土壤环境的治理措施,有助于强化土地工程的工作实效。

2.2补充和完善土地信息数据库

土地工程中涉及的数据量众多,在对相关土地资源信息进行管理时的难度较大,致使限制了土地工程的工作效果。针对此类问题,可在土地工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对各类信息数据的高效收集与处理,还对土地规划信息、土地利用信息、地块勘测信息以及城市规划用地信息等进行统一处理,保障数据信息内容的相对独立和信息格式的统一,并创建统一的数据接口,形成较为完善的土地信息数据库。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土地信息数据的提取和调用更为便捷,有效提升了土地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这为土地工程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2.3土地工程信息处理效率提升

借助信息化技术建立起了智能化的数据处理系统,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访问该系统提取相关的土地工程信息,主要信息提取方法为,在系统界面中输入坐标位置后,选择信息提取的类型,如土地利用信息或者供地情况信息等,系统会根据操作者的选择进行信息比对与提取,并将准确可靠的信息呈现到工作人员面前。在土地工程中,对于各类土地工程信息的准确了解可以保障土地工程相关工作的可靠性。如对于土地工程资源利用信息的了解,可以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使制定科学可行的土地资源利用方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4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初步建立

土地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离不开制度的支持,现阶段来看,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作用已经初显成效,且建立起了相关的管理机制。为了进一步推动土地工程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挖掘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还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方面,要将实际的土地工程工作需求作为主要依托,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逐步完善,并保障制度内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需要对工作责任进行明确,使相关工作人员均能自觉承担起岗位责任,保障土地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第二方面,将土地工程信息作为主要管理对象,将土地工程工作目标作为管理依据,鼓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完善土地工程信息技术的功能性,使其同时具有信息处理、资源预警等功能,提高数据信息的全面性,为土地工程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三方面,需要建立起土地资源信息网络,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采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技术等做到对各类信息的安全管理,谨防出现信息被纂改和数据丢失等问题。

3.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趋势分析

3.1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朝向智能化发展

我国目前的土地工程已经在积极向信息化方向迈进,土地工程的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土地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上,使得各类土地工程数据更为全面,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土地资源数据库,今后的发展中,针对此类数据的应用可增强土地工程工作的实效性。另外,在前期工作中也生成了大量有关土地资源利用的数据信息,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借助智能化技术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形成处理预案可有效提升土地管理以及土地资源开发等工作的可靠性。

3.2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朝向生态化发展

现阶段,生态建设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前期土地工程开发中,存在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如对生态用地的不合理应用很可能打破区域生态平衡,致使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基于此,除了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土地管理和土地资源整合以外,还需将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作为主要目标,建立起生态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监测,完善土地治理策略。

结语:土地管理和土地资源整合需求的转变是促进土地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因素,通过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可保障对土地工程信息数据的有效处理和高效共享,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从前期应用中来看,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土地整理和土地资源开发等层面,是提高土地整理效果,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因此,可以认为,土地工程信息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黎雅楠.农业土地整治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J].湖北农机化,2020(15):27-28.

[2]程杰.信息技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4):56-5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