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环境保护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具体开展相关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地下水和土壤监测工作,采用先进的设备和仪器,第一时间了解整个土壤的质量状况,对造成地下的根源进行统筹分析,积极贯彻并落实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将监测技术的优化和完善作为前提和基础,在不断革新的过程中发现环境监测中的缺陷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整个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环境改善提供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
1土壤污染概述
所谓土壤污染就是指土壤环境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所受到的污染问题,污染物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侵入到土壤当中,从而最终使得土壤品质降低,导致土地产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近年来,有关部门研究出了一种利用化学、生物等手段对土壤进行治理的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性质,使其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帮助[1]。
2土壤监测分析
土壤监测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造成土壤污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化学肥料污染等。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和城市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各个地区在进行经济建设活动时,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这一过程中各大生产建设活动对资源的无节制利用对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十分严重。与此同时,工业化建设活动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土壤的质量风险,从整体上看,整个土壤污染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隐藏性特征。而且土壤污染带来的影响也是十分广泛的,它不但会直接威胁人体健康,还会违背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破坏生态平衡,对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消极影响[2]。
3土壤污染情况分析
2014年,我国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从污染类型来看,我国土壤污染以无机型为主,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很多工业园区建立在城市边缘的农村地带,与农田相连,部分工业园区随意排放固体污染物、废水等,容易造成土壤污染,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危害。现阶段,我国土壤污染情况不容乐观,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土壤污染的关注,采取综合措施应对土壤污染问题。
4土壤环境污染监测技术及方法
我国土壤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但是以当前的防治措施来看,土壤污染治理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相关部门也需要格外重视土壤监测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宣传,让人民群众也能贡献自身的微薄之力,在共同努力下,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营造一个良好地生活环境。
4.1水平定向钻进技术
当前,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将水平定向钻井技术用于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其内容包括:土壤环境调查取样、土壤环境随钻检测、土壤环境解污染控制等。在土壤环境监测与治理中水平定向钻进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成本低,治理效果好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水平定向钻进随钻环境检测技术(EMDW)是一个完整的仪器系统,由美国生产而成。在钻头后面安装孔底传感器,这样可以对钻头处的数据,以及污染土壤区域的放射性环境参数予以获取[3]。
4.2遥感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来可以开展土壤信息的识别,就是利用土壤中的生物特征来进行信息的识别,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光谱技术可以对目标进行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土壤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遥感技术可以利用红外功能进行污染物的监测,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污染的监测中,包括遥感设备、监测平台和信息传输设备,利用遥感设备可以实现对遥感数据的采集和扫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专门的分析,从而方便地进行地表信息的提取。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涵盖了可见光、红外、X射线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土壤污染情况进行综合的信息筛选。
4.3地理信息系统
当前,各地越来越注重对土壤环境的监测,许多地方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到了土壤环境的监测中,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了空间信息的平台,通过电脑软件科学设置,可以对所监测区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利用GIS技术监测土壤污染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获得更准确的监测数据。通过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对土壤污染进行全面监测,对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从而达到对土壤环境的全面分析和动态监测。
4.4生物技术
在环境监测领域生物检测技术属于一项新技术,在该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常见的生物技术有PCR技术、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等,主要用于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土壤侵蚀、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监测等方面。PCR技术是聚合酶联合反应,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技术。在土壤环境监测中采用PCR技术,能够了解土壤中微生物群的结构与变化,提取出土壤中的微生物样品的总DNA信息,然后进行细致的生态学研究[4]。
4.5信息技术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在土壤环境监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土壤的湿度、温度等数据传输给终端,让调查人员能够在全面掌握土壤信息的情况下,对土壤的情况进行快速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的过程中还能利用电子终端装置对数据进行存取,从而确保及时的记录土壤环境变化数据,针对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无线传感器技术也被广泛地用于土壤环境的监测,该技术具有费用低廉、采集资料更多、能通过无线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实时传输等优点。若要对大面积的土壤环境进行监测,就必须在多个地点全面地测量,并对各区域的土壤状况进行统计。将传感器嵌入到土壤中进行酸碱度、湿度等参数的测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不断地改进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提高土壤环境的防护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资料的处理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当前,利用PCR技术、生物大分子标记技术、芯片植入技术等已成为研究热点[5]。
结束语
土壤是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正常维系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工业化建设活动的飞速发展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使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一步增加,导致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威胁着人体的健康。因此,在这种背景和形势下,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变得愈加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媛媛.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索[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09):129-131+138.
[2]林娟,张乐,胡海锋,张力,米宇宏.商洛市土壤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2(09):147-149.
[3]沈云.土壤污染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防治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11):28-30+43.
[4]刘耀聪.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04):247-248.
[5]赵威.土壤污染与环境保护现状及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2(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