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国经济建设离不开林业资源的支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林业资源,且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破坏,开展林业资源管护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与深入挖掘林业资源经济价值的有效手段。新时代的林业资源管护工作重点集中在对林业资源实施有效地看护与保护,从根本上预防森林火灾以及不法分子滥砍滥伐情况,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阶段林业资源管护工作根本状况
(一)面临着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矛盾问题
开展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的基本前提在于生态环境保护,在此基础上兼顾经济效益,做到二者的有机融合与协调。但是从工作开展的根本状况来看,则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矛盾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林业资源管护的供需关系长时间处于失衡状态下。经济建设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上涨,过度砍伐造成林业资源面临着高度需求,则社会木材需求满足受限。再加上为了可以尽快取得良好的管护效果,所种植的树木品种较为单一,未做到多元化种植,易引起病虫害问题,影响工作开展质量。
(二)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化
完善化的法律制度是开展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的根本保障,而由于法律条例与制度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导致所开展的工作有效性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林业资源管护工作重点要求,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也不够顺畅化,对管护质量造成消极影响。
(三)缺少充足的资金投入
管护工作开展过程中,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因为林木生长需要较长周期,有部分地区环境条件较差,不利于林木生长,需采取一系列的人工干预措施。当该工作缺少充足的资金投入时,从管护设备、人员及技术等多个方面受限,管护工作成效大打折扣。
(四)仍秉承着相对落后的管护观念
林业资源管护工作开展不够顺畅的又一关键问题在于,管护人员仍秉承着相对落后的管护观念,将更多的工作重点集中在林业资源开发效益层面上,对林业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林业生态系统失衡,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被大大破坏。
二、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的有效优化策略
(一)进一步强化林业资源管护意识
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的有效优化策略,首先应当集中在进一步强化林业资源管护意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为代价,若不采取行之有效的管护措施,放纵其继续恶化,则会给林业资源带来严重灾难。因此,相关政府林业部门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法律条例与规章制度,保证林业资源管护工作有制度作为基本前提。国有林场作为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的第一负责机构,在新时代的林业资源管护工作中,应通过定期面向社会整体召开会议以及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促使人民群众的护林守法意识可以有所提升。在党中央所出台的政策条例支持下,提升大众对林业资源管护思想认识统一性,能够正确地看待林业资源所具有的多功能性和多样性特征。在当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有林场在开展林业资源管护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高效合理地应用多元化的传播媒介手段,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宽宣传辐射范围,引导大众可以充分意识到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的重要性,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工作中来,起到一定的助力作用。
(二)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为了保证林业资源管护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充分意识到新时代林业资源的重要价值,应当与时俱进的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管护工作效率与质量。第一,组织构建专门的林业资源管护网站,设定信息发布、便民热线、办事指南等多个模块,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林业资源管护的互动交流平台。第二,国有林场在开展林业资源管护工作时,尤其是林业种植与管理时,可灵活化地使用无人机技术,这是新时代下林业资源管理的重点。通过应用无人机技术,一方面可以为林木生长施撒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另一方面便于管护人员及时全面地掌握林区内林作物的具体生长状况,在此基础上规划农药及营养液喷洒计划更加合理化,林业资源管护工作质量有所保障,将国有林场管护人员从以往繁琐的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大大降低了人力与物力资源投入,可以切实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借助于无人机技术,林业用药与施肥的精准度与作业效率都有着大幅提高,有助于实现林业生产规模化。第三,在林业资源火灾监测及管理工作中同步应用测绘技术、数字图像技术与GPS技术,构建出全面化的森林火灾监控系统。一旦林区发生火灾,采取将摄像头和数据传输装置安装在无人机的方式,能够做到全程监测火灾状况,为之后的火灾探测和火警侦察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在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工作时,使用无人机,有助于得到精准化的林区面积数值,以及科学计算出造林成活概率,对林区内作物生长密度、树龄与树种等有着全面了解。
(三)加大成本资金投入与管理力度
实施林业资源管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持,优化新时代下的林业资源管护工作,需加大成本资金投入与管理力度。充足的成本资金是管护工作可以正常开展的基本前提,因为当资金缺乏时,所使用的相关管护设备会处于落后状态下或不够全面、缺少数量充足的专业护林人员、不具备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极大地限制林业资源管护工作质量。林业政府部门要对林业资源管护工作予以充分重视,为此工作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此外,若想从根本上彻底妥善处理好管护工作资金不足这一问题,应立足于开源节流角度,在资金管理方面进一步优化,推动林业经济转型,拓宽资金获取渠道。第一,国有林场应当合理规划资金使用与管理方案,对资金使用走向严格监控,争取做到用最少的资金投入而收获高质量的管护工作。第二,对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可以积极探索发展旅游业,逐渐形成趋于完整化的林业产业链,创造出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再将收益应用在开展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的基础建设层面上。
(四)推动相关法律条例及制度趋于完善
纵观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现状,仍还有很大的完善进步空间,不够规范化,其根本原因在于,相关法律条例及制度尚未实现健全化,未起到必要的约束作用。再加上林业部门的规章制度也需进一步加强,无法给管护工作作出科学指导,导致该工作实施规范化与标准化不足。因此,林业政府部门应当最大程度上起到有效的引导与调控作用,对林业法律法规加以补充完善,对管护工作涉及到的众多环节工作内容做出明确规定,针对于各种违法行为,要制定出严厉的惩处措施,以此促使林业部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管护工作的顺利推进。此外,林业部门还应当着重提高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系数,充分发挥出其指导作用,确保管护人员可以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国有林场人员要对自身的管护职责有着清晰定位,加大林区巡逻力度,并且做好详细的林业资源记录。构建国有林场林业资源管护档案,进一步优化与完善管护工作内容,借助于信息化管理技术,协调把控档案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来合理配比树种,保障林区内林业资源生长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从当前的林业资源管护工作状况来看,仍面临着一定问题,没有将其保护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可采取的必要优化策略集中在进一步强化林业资源管护意识、善于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加大成本资金投入与管理力度以及推动相关法律条例及制度趋于完善几方面,为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