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运用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对思维导图进行有效运用,这既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对学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也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育。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一)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把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学生有效总结和概括重难点知识,并通过知识框架结构的方式把全部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更加直接的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水平有所提升,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复习难度,巩固相应知识模块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课堂成功的法宝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将其使用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能够协助老师把零碎的知识点整合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增加对知识点介绍的详细化和全面性。这就需要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师,灵活设置课程,学会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课件的设计,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整合地理概念,在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认识概念、挖掘主题含义,这不仅使老师的课堂思路更为清晰,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是老师课堂成功的重要法宝。
(三)提升课后复习效率
在实际讲授地理课程知识中,很多的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加以记忆并且牢记,但是有些教师往往会采取固化的教学方式,或者强行要求学生背熟这些知识点,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只会使学生形成了抵触、厌烦的情绪,而无法实现当前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任务。另外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其所要求学生背诵的主要知识点也非常多,于是教师往往会为学生安排大量的复习和背书工作,使学生通过课下的复习积累这些主要知识点,但由于背诵的知识点多,知识结构繁琐,这也使得学生的课下复习和学习工作将更加困难。在此前提下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们在课下回顾和诵读地理知识,学生就能够运用思维导图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点加以总结与概括,从而有效总结新旧的地理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复习的时候实现了有效总结新地理知识点的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从而提升了复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的困难,使学生对新地理知识形成了强烈的探索愿望和好奇心,从而增强了高中地理习的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高中生在课堂教学上,遇到抽象的地域认识时往往就会觉得很头疼,因为学生并不能意识到地域的巨大意义。所以,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就应该向学生科普地域认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对地域有一种更完整的认知与理解,如此才能踏实地学好。虽然,高中的课堂节奏相对较快,但同时也有教师仍然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一谈到地域时就觉得茫然。教师在地理课上往往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重拾对知识的自信,勇于革新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思维导图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思维导图,仅用单一的线段、形状或者记号即可将一堂地理课的基本地理知识,又或者将每个单元的基本地理知识压缩成一组思考图,既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各个知识点以及逻辑关系,从而缓解了高中生的学业压力,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梳理学好地理的基本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在地理知识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复习课主要目的是针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加以整合,争取学生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能够游刃有余。另外,地理复习也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掌握的重要阶段,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也能够继续夯实。通过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曾经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形成认识框架,从而建立合理的认识方法。在地理复习时运用思维导图,就可以比较清晰直白地把地理知识的并列和逻辑关系呈现在眼前,使学生懂得总结与概括,实际做题时还可以在头脑中建立逻辑思维模型,从而培养逻辑判断能力。教师还应该在限定的课堂时段里拿出复习的课时,这样复习课才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复习地知识点基本都是老师讲过的内容,所以地方老师在组织课堂时就能够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知识点的积累。学生在考虑提问和考试时,就能够快速查找出所需的重要知识点,并进行举一反三。例如在复习到河流特点的时候,由于这个内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所以老师要着重讲解。我会首先让学生分小组研究、总结,然后倾听学生的反馈,然后再加以补充。最后,我会在黑板中绘制出关于江河特点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上,我们首先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分为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接着在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之后再给出关于在那些方面具体来说明各特点的要求,采用这样的方法将会训练高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三)在地理知识拓展中应用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学习有着很大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上要求学生可以从总体上认识,提高对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学地理时也没有单纯的听说读写,而只是要求自己动手运用,许多地方的重难点知识也要求高中学生可以自行去绘制辅助线和符号等等。由于地理知识拓展范围较广,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好的理解与逻辑能力,在其中应用思维导图才能更好的进行知识扩展。
(四)在地理自主学习时应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推动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方面有着很大意义。高中学生通过利用教材搭建的知识架构开展自主学习,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浓厚兴趣。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课时标准认为要在地理课堂上培育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不但需要学生了解基础地理知识,还需要学生能够利用基础地理知识处理现实的问题。因此很多高中地理教师都会主动进行教学改进,力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去组织课堂,让高中地理课堂更具备了新时期的特点。
在我的实践教育工作中,常常碰到高中生在复习地理时思维逻辑性较差,由于过于依靠正确答案,对自己问题没有进行积极的反思,导致了考试的分数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未能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培养高中生对复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老师在教学中先通过“思维导图”细化了各个地理知识点,并从中建立与这个知识点相应的地理知识关系图形,找出相互并列的逻辑关系图,把难点与重点列出,以便于知识的积累、拓展与提升。如果学生通过一学期把整本地理教材的知识点全部画成导图,再仔细去领会,使地理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也可以培养必要的地理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高中地理高效教学方法之一,其使用是教育发展具体目标的方法实现,在不断的完善实践之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永琴.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高中地理教学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34)
[2] 朱学尧.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实证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10)
[3] 苏华旦.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现代交际.2016(11)
[4] 王卉. 关于高中地理教学干扰的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