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基于电力市场改革的电力营销管理
王云 彭锦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云 彭锦,. 分析基于电力市场改革的电力营销管理[J]. 当代市场营销,2022.10. DOI:10.12721/ccn.2022.157086.
摘要:
电力营销管理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发展实效,当前电力市场改革的趋势,对传统电力营销被动营销模式有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电力市场改革,电力企业应创新电力营销的管理手段,全面改善服务质量,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相关企业管理人员要充分把握电力营销的特性,采取相应策略,构建现代化电力营销体系。本文主要分析基于电力市场改革的电力营销管理。
关键词: 智能交流平台大数据技术网格化服务电力营销
DOI:10.12721/ccn.2022.157086
基金资助:

引言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是继“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提出后,首次明确了新型电力系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础地位。国网公司已经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服务“双碳”目标、实现转型发展的一条重要工作主线,制定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1]。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将对电网公司发展方向、电网运行、电源发展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营销服务作为连接电力供应和消费侧的中心枢纽,在汇聚负荷、数据、渠道、市场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随着电力行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与电力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营销工作的管理思路与管理模式也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

1、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在“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内涵的深化,为电力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电力系统推进能源革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型电力系统是以骨干电网为支撑,具有多源协同互补、多网柔性互联、源网荷储智慧互动等特征的新型系统,其构建方式和具体技术细节等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在电源侧,随着风电、光伏、水电、生物质发电、氢能等新能源大规模接入,需要从常规电源配置、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需求侧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力,推行“新能源+储能”发展模式,实现由“传统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互动”转变。在电网侧,大力发展特高压,提高通道、电源利用率,促进大规模的新能源或者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营;提高负荷预测及调度能力,支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与消纳,实现削峰填谷。

2、电力市场改革对电力营销管理的影响

电力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电力营销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本质上,电力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垄断市场转型为自由竞争市场,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表现。但从电力企业自身出发,电力市场改革对其营销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如在环境保护政策推广实行的背景下,对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资源电力能源的营销力度加强。在售电侧放开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等业务发生变化的形势下,电力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为加强营销管理,逐渐引进了以互联网与市场竞争为中心的电力营销服务机制,转变单一服务形式,从而提高服务水平、扩大经济效益。

3、基于电力市场改革的电力营销管理建议

3.1做好电力市场调研工作

针对当前电力市场改革的持续推进,电力企业要想做好电力营销工作,需加强管理,积极开展电力市场调研。要充分了解市场消费群体对电力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综合其他需求,制定完善的、针对性的电力产品方案及服务模式。因此,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要提高对电力市场调研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途径掌握电力产品市场需求,并有效梳理不同层次群体的需求,为新时代电力产品及服务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可按照企业自身的周期销售情况,综合分析电力产品存在的不足,注重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明确电力营销方案,创新营销方式及业务。

3.2开拓新型电力营销业务

基于电力市场改革,电力企业在营销管理中需要积极开拓新型业务。因此,需进一步完善网络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有效扩展新型业务,保障电网企业的发展。电力企业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革新现有电力服务业务。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办理线上业务,实现电子办公,用户可通过使用手机、电脑、智能终端等进行生活用电缴费,扩展业务项目。同时电力企业要加大网络建设业务,开发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官网缴费窗口等,拓展线上业务办理渠道,满足各个用户群体的实际业务需求,提高营销管理效率。此外,电力企业还应拓展其他新型电力服务业务,形成以电力销售为主营,其他业务为辅的综合性营销体系。如在电力APP、微信公众号中添加电力报修、故障处理等,后台接收相应消息后及时传递给维修人员,提供上门维修服务效率,解决用户实际问题。

3.3优化电费回收机制

优化电费回收机制,有利于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在经营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做好电费回收工作,改变以往“先用电,再交费”的经营模式,规避因用户信用程度差而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电力企业需要及时创新电费征收工作模式,为自身提供良好的电力营销环境。电力企业要增强用户预存电费的意识,严格按照合同来开展电力营销管理,以降低运营风险。同时,电力企业还应将费用担保机制融入电力营销中,采取电费预存和质押保留等方式,降低运营风险。具体来说,电费回收机制落实效果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保证电力营销质量,电力企业需要充分掌握电力用户的信誉信息,加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以便选择优质的用户。

3.4实施个性化的电力销售模式

要想全面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营效益,就要灵活应用电力营销的个性化模式。通俗来说,就是电力销售工作人员在使用大数据对消费群体的情况、使用特征、用电区域等进行分析以后,依照消费者的需求和特征分析结果,更为精准地定位营销对象。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并且市场竞争模式更为激烈。为此,电力企业需要及时转变自身营销模式,立足于消费者创新营销机制。从客观方面来看,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因此,电力企业内部管理层要不断加深对大数据重要性的认识。例如,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在内部大范围地宣传大数据的重要性。通过大数据,不仅能够开展收费和营销工作,还能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电能,更能提高服务质量。因此,电力企业要有效构建可操作性强的大数据服务机制,立足于信息和数据开展全面的管理工作,以此全面保障电力营销的有效性和实时性,为电力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结束语

“双碳”目标下,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随着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双碳”战略,国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特别是营销专业作为公司终端能源消费的责任主体,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服务模式、业务业态、质量效率、技术装备转型升级。电力营销工作者要深刻领会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大意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在需求侧管理、分布式储能、能源消费电气化、新能源并网服务、营销服务数字化转型、新型供电服务体系构建等工作中开拓创新,充分彰显营销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智泉,贾纯超,陈磊,张迪.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创新方向研究[J].太阳能学报,2021,10(10):444-451.

[2] 柳钰琪,郝明辉.电力营销市场的特点及营销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9,10(24):144-145.

[3] 阮鑫,阮洁,杨剑,吴慧.电力营销管理策略与实施措施的探究[J].农电管理,2020,20(1):56-57.

[4] 谭伟聪,黄嘉健,任龙霞.基于电力营销过程中的电价及电费风险控制研究[J].新型工业化,2021,11(5):197-198.

[5]黄嘉健,任龙霞,谭伟聪.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智能化模式探析[J].新型工业化,2021,11(8):97-9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