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群众文化已经演变为一种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和自我创造的文化体系,是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文化娱乐为核心,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为目的的群众活动,是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能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也能有效的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在群众文化活动中也包含了较多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也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进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使群众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1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1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和水平
为充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并不能完全适应并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发展的需求,精神文明建设依然表现出不够充分的特点。因此,必须积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在活动组织过程中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向的思想政治认知,影响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有效防止当今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各种思想价值理念的偏离问题。
1.2提高群众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是要通过组织、宣传、启发才能将其凝聚和激发起来,只有广大农民群众对自身文化有了坚定的信心,才能在困难面前自力自重,鼓起奋发进取的信心与勇气,焕发出创新的活力。因此,文化馆(站)要以馆(站)场所为基地,积极开展各类科技、艺术等培训和辅导,引领群众文化骨干到乡村群众中开展文化活动。同时,要紧紧依靠乡镇政府、村级(社区)组织,充分利用农村的农家书屋、村中阅报栏、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广场等阵地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在群众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群众的精神风貌得到提升,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乡村社会文明水平得到提升。
1.3推动乡村建设实现生态宜居
要想使乡村发展得到切实提升,就必须确保生态环境适宜居住。乡村应注重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使人们能够拥有更好的居住环境。但是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还有些农村地区存在着环境污染现象,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部分群众未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且环境意识不强,对绿色发展理念缺乏了解,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的良好建设。因此,环保知识、卫生知识等成为目前农民急需了解的。农民群体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主要力量,应从主观上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此来推动农村绿色发展观的落实。例如,基层群众文化部门可以在赶集、节假日等开展相关的宣传普及活动,例如通过悬挂横幅、绘制宣传栏以及将环保理念融入戏曲、小品中等诸多形式,让广大农民群众受到熏陶,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更好的维护,并自动自觉地投入到环保中去,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由此可见,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宣传作用,不仅能够提高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形成绿色发展观,而且还能推动乡村宜居环境得到更好的建设。
2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发展策略
2.1融入新旧媒体,强化宣传
新时代背景下,组织开展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必须要保障群众基础的广泛性,即活动要有足够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并融入,提升参与度,促进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因为交互也必然会产生感悟,所以能够充分通过群众文化的宣传引导教育群众的思想观念。然而目前根据实际群众活动组织实施的情况分析来看,群众活动通常容易发展为文化部门自导自演自看的一项活动,群众并未真正意义上参与其中,所以也难以有效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应有的价值。导致该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宣传方式比较片面化且单一化,宣传工作落实不到位,只有少部分群众知道活动组织的情况,因此在贯彻落实的环节难以有效执行落地,所以必须要充分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宣传方式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有效改善当前活动开展的现状。
2.2政府要加大资金扶持
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从活动场地到技术、人才的支持,保证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群众文化活动一般以文化馆为牵头单位进行,场地和活动项目、活动设计方案等都由文化馆负责,这就要发挥文化馆的功能,使文化馆与社区合作一起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政府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对传统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建设文化墙、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公共图书馆等,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另外,也要加强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为群众文化活动的推广和传承服好务。
2.3采取地域文化特色
如果想要将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得更加完美,那么就需要在文化活动中加入地域特色,迎合当地农村群众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承,例如在陕西开展活动可以加入秦腔元素,山西就可多加入戏曲元素。这些元素特点符合当地人民的文化习俗和群众喜好,人们对此比较感兴趣,开展的活动不管是表演还是观众的数量都明显较多。
2.4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大胆地进行创新
在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在传承的基础之上进行大胆的创新。群众文化应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积极传播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以及邻里和睦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相关部门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创新传播途径和方式,建立新型的乡村文化模式,尝试着对符合当前乡村发展特点的群众文化作品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让群众文化能够更加广泛地得到认可和喜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等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此来满足不同人群的切实需求,为乡村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将一些民间流传下来的文学艺术、手艺等进行弘扬和传承,让更多人感受到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推动乡村群众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项目,需要加强其质量,应以需求为导向,改善当前农村文化活动的现状,解决文化站设备落后、人才紧缺、农村群众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增强创新意识,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更多的文化形式与活动内容,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渐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群众的文化理念,使其能更加重视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陈志芳.浅议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参花(上),2021(08):139-140.
[2]王艳.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5):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