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讨
刘海章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海章,. 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讨[J]. 地理研究进展,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027.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一种以课题教学为基础,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通过设置情境或实验,让学习探讨、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文章以太阳高度角与温度的关系为例进行介绍,认为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模式教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关键词: 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
DOI:10.12721/ccn.2023.157027
基金资助:

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模式是借助课堂教学这种方式,以现行地理教材为研究专题,,让学生去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模式特点:

1.以现行地理教材为研究专题

此模式主要适用于内容抽象的自然地理部分,高中地理必修一部分的很多内容就适合此种方法。如:地球的运动、热力环流、天气系统、季风环流等。

2.以实验为研究方法

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模式类似于科学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知识;这就远远比老师讲授和推理分析来得更具体,难度也大大降低,同时又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以一节课为研究周期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以探究的方式对自然过程产生亲历性的体验。

4. 场地以校内为主

教学场地可以选在实验室、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应离教室较近,可及时赶回教室参加下一节课的学习为原则。

二、课堂研究性模式设计的原则

1.可操作性原则

许多地理过程、原理和规律并不能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认识,因而应该选择那些能够通过实验模拟、验证和探究的知识内容进行实验。实验过程要简单易行,每个环节都要切合实际,并给出可操作说明,即说清楚某个变量该如何进行测量,或者某个术语该如何定义。实验器具应尽量就地取材,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废旧材料。这不仅物尽其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典型性原则

实验内容的选取首先应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其次应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参与实验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过程的设计要能正确反映地理学的基本过程、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实验必须有重复性,从而使学生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

3.直观性原则

模拟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和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和动态化,使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使学生对地理对象的空间分布获得较为形象而生动的感知。

4. 验证性原则

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能对教材中生活中的一些已知的结论,通过设计实验加以验证,使学生能够从中体验“实践出真知”的愉悦。

5.探究特性原则

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注重实验过程的探究性、启发性,实验结论由学生经逐步探索自行得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地理知识的概念、原理和规律有清楚的认识。

三、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过程

1. 实验

组内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要求人人动手参与。实验前教师设置好实验报告表格,提出该实验的任务。以下是《太阳高度角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报告设置。

1.png

2.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各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并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3.组间交流。

组内讨论的结果再通过各小组间进行交流汇报,更进一步地总结结论,对不能达成共识的部分,各小组可以保留意见,在下一个环节中由老师裁定。

4、总结评价

首先,评价阶段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自评,由各组派代表对本组的研究从形式到成果作以评价。二是地理教师综合评价,地理教师应对学生的成果知识的准确性以及对学生研究的态度、方法、成果等作以综合评价。其次,应用升华阶段。在此阶段。首先是“总结反思”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整个研究过程中,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的质量和研究过程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体验感受及其它方面的得失,进行全方位的反思,以获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认识。

5、探究延伸。

可以引入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试着用本节课的原理进行解释,并让学生深入思考,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与季节气温变化的关联性分析。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以实验为载体,而实验本身是一个严格的过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把各项活动安排的井井有条,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十分有益。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他以很强的吸引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在地理实验教学的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重实验的设计科学性

科学性是实验最基本的要求。实验要能科学反映地理学科知识,实验本身及其反映的地理原理要正确无误,模拟情景要尽量接近真实情况,实验步骤要严谨,启发性设问要科学。同时,鉴于课堂时间限制,实验应简单、直观,过程不宜复杂,应比较快速的得到实验结果。

2.注重实验过程的预设与调整

在教学中,虽然细致地设计好实验步骤。但是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操作偏差、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偶发的质疑等等,都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与预设的方向和速度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过程灵活的进行引导和调整。

3.重视结果分析的灵活性

与理化生实验不同,许多地理实验并不需要精确的实验数据,只是地理现象和规律的模拟,这就要求教师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既要严谨、又要灵活,以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分析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同样,并不是所有的地理实验都能顺利“成功”,教师面对现象不明显,或者与应有结果差异很大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原因,设想改良措施,充分利用“失败”这种教学资源,启发学生从侧面理解地理知识。

4.关注实验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很多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做好安全防护,如佩戴护目镜、穿防护服、戴安全手套等,教师应关注实验操作全过程,做好安全警示。

综上所述,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通过利用地理教具、学具等实验手段,简捷、生动地展示了人们发现地理规律、认知地理原理的过程,具有将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地理实验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孙月雁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6.4

2.《重视演示法  突破重难点》  相炜  王龙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8.10

3.《科学发现者.地理》 浙江教育出版社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