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来,社会经济增长提高了林业资源的需求量。经过分析后发现,严重影响林业资源保护的一大因素在于森林火灾。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进一步落实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应结合林场实际情况综合应用各项森林防火技术,强化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支撑。
1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乌苏市甘家湖林场经营面价391.92万亩,其中公益林面积338.42万亩。2023年4月26日,乌苏市首个森林消防站正式落户在甘家湖林地,旨在为甘家湖林场的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做出更大的贡献。乌苏市政府高度重视甘家湖林地的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甘家湖林场进入重点森林防火期,上百名各族干部纷纷参与到林场巡护和森林防火中。
林场做好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有助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林业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的号召下各地区林场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综合应用各项技术手段提高林业资源保护效果,能够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同时也能够降低不必要的损失。林场通过科学手段保护林业资源免受人为、火灾等因素影响,能够大幅度减少林业资源的损失,保障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避免当地生态资源恶化,于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善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而推动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
2常见的几种森林防火技术
2.1火灾监测预警技术
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尤其是自然因素引起的火灾。林场通过落实监测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常见的森林火灾监测技术有地面监测、航空监测、卫星遥感监测三种。林场的工作人员应综合利用这三种监测技术构建出相对完善的森林火灾监控系统。地面监测主要是指通过派遣工作人员巡查、建立瞭望塔、进行视频监测等方式实时监测森林火灾情况;航空监测主要是利用包括无人机在内的航空设备以航空拍摄的方式监测森林火灾情况;卫星遥感监测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全天大范围监测林区的火灾情况。乌苏市甘家湖林场可以根据林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监测技术构建其完善的监测系统,将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测落实到实处。对于游客可通行的区域,林场应利用全方位视频监控技术、人工神经视觉跟踪技术等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有效监控,以降低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林场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气象预测技术、火灾等级预测技术以及火灾预警技术搭建起林区的火灾预测预警体系。利用气象监测数据评估林区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根据以往森林防火经验预测火灾等级。根据监测数据向工作人员预警林区内可能发生火灾的具体位置,以引起工作人员的重点关注。预测预警技术与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能够将火灾现场的详细情况以视频、图像等方式传输到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掌握的资料及时做出反应,快速开展灭火工作。
2.2森林防火网络化阻隔技术
构建网络化森林火灾阻隔体系,首先建立瞭望台,利用瞭望台全面观察林场情况,及时掌握各种突发情况,如火灾等。在林区范围内建立消防站,组建一支专业的消防队伍,将先进、有效的灭火技术和设备应用在森林防火中。林场在建立消防站时应考虑周边的交通环境,势必保障消防站周边交通便利,当林区中出现火灾时能够立即出动,并快速到达火灾点,尽快开始灭火。此外,为了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将森林火灾管控落实到实处,林场应保障周边公路的安全可靠。其次,根据林区面积,合理设置灭火站。对于森林防火工作而言,灭火站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林场应根据林区面积、可用资源等因素合理设置灭火站,适当增加灭火站的数量,使其能够辅助整个林区范围内的森林防火工作。林场也应紧跟国家政策,加大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投入,根据灭火站设置标准,合理配置灭火设备、消防人员等,以保障灭火站具备出森林灭火的实力。然后,林场应在林区范围内设置带状的防火线,用于保护林区内的植被。消防线路影响森林防火系统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将林区内三条主要消防线分别设置在50米以内,30米以上。当发生火灾时,及时行动,快速控制火情,从而达到保护林业资源的效果。最后,在林区范围内采用人工翻耕技术挖掘出结构特定的防火沟,利用暴露出的土壤阻挡地下火灾的扩散。通常情况下可以将防火沟的宽度控制在2米以内,1米以上、深度控制在0.5米以内,0.3米以上。
2.3森林火灾扑救技术
第一,器具灭火。当森林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可以通过手持二号灭火器具来削弱地表火,进而达到灭火效果。此外,在森林灭火中,消防队伍也可以利用风力灭火机扑灭地表火。第二,人工降雨、直升机搭载水箱等也是森林火灾扑救技术的一种。以水灭火是当下消防控制森林火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优势在于灭火效率快、灭火效果好。若林场范围内发生难以扑灭的森林火灾,可以使用人工降雨的方式控制大面积的森林火灾,实现快速的火灾抢险,减少林业资源的损失。此外细水雾化技术也是以水灭火技术的一种,其不同点在于这种技术更加节能环保。经过雾化后喷洒出来的水能够快速冷却物体,阻隔物体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灭火效果。与直流喷淋灭火相比,若灭火效率相同,细水雾化技术的用水量更少,并且能够快速降低火灾现场的温度。第三,使用化学灭火剂也能够达到控制森林火灾的效果,如使用硫酸铵等化学物质等。
2.4森林火灾后的处置技术
森林火灾扑灭后,需要清理现场,扑灭余火,同时清理掉火灾现场的易燃物质,以免发生二次火灾。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灭火结束后评估火灾损失,为后续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火灾结束后,检查土地的恢复情况。通过人工植树等方式尽快恢复受灾区域内的植被情况,与此同时,也要安排专业人员技术修复受损设备,以免影响后续的森林防火工作。
2.5森林防火通信技术
将通信、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到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中,构建森林防火的通信网络体系,保障森林火灾的详细资料能够及时传输到相关部门,森林消防队伍能够及时获得灭火指令,从而保障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森林防火通信体系,要求林场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并根据专家意见完善通信系统,保障通信系统拥有卓越的性能。此外,林场在构建通信网络系统时,应注重通信网络信号覆盖不全、存在通信盲区等问题的解决。打造以数字信号为基础的林场森林防火无线通信系统,利用林场工作人员巡查时佩戴的高清摄像设备采集现场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将视频信号传输到中心平台,后方工作人员通过接收并观看视频影像了解林区实况和发布指令。森林防火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林场的全方位监测,做到森林火灾的早发现、早处理,有助于大幅度改善森林防火工作质量。
结论:森林防火技术的应用关系着林场林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林业经济的发展。林场工作人员应在掌握多项森林防火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森林火灾防护效果,实现林业生态资源的良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