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吴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吴倩,. “互联网+”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设计,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30.
摘要:
视觉传达属于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学科,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体制也应当进行不断的改革,使学校的学习能够与市场接轨。在设置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还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促进项目与课程的结合。基于此,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1.157030
基金资助:

引言

“互联网+”教育都是信息技术时代下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将互联网技术和教育领域进行融合,以此来推动两个领域的共同发展,为互联网技术的推广以及教育的改革带来双向的帮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高校里一个热门的专业,它是艺术设计体系里的一个主要方向,该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实现学生的创新实践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进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可以培养出更多与“互联网+”时代需求相符合的优秀设计人才。

一、互联网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1.促进专业设计培训资源的共享。视觉交流将信息、科学和艺术与文学、材料和市场等专业领域结合起来。教师通常根据学生的知识整理教材,完善课程。但是,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方法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依赖不断更新的网络环境进行可视化通信。这样就实现了跨界联系的目标,传授了专业知识,从而克服了传统的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2.创新的视觉交流。基于互联网+”的背景,教师可以利用Mu教学、微课等学习内容作为工具,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与视觉展示设计专业人员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动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一成不变的培养计划与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一些学校和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导致人才培养计划与学生实际能力脱节。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尚未开设与其他艺术设计方向相关的课程,以及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交叉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对学生培养能力的相关内容要求相对模糊。传统视觉传达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建设,适应创新时代的需求,具备扎实的设计基础,掌握各项视觉传达设计技能,能在各行业的企划部门、设计部门、广告公司、设计公司中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策划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分离

而我国高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仍倾向于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当今社会规范正日益发展成为满足人们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重视艺术教学,在促进视觉传达设计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很重要的。近年来,面向工作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许多高校所采用,大学必须全力专注于开展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关于高校课程的视觉教学,大学设置的许多艺术教材统一,不适应学生的个人需要,往往是以竞赛、虚拟项目为主,与现实社会项目没有密切联系,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有限。为了真正改善学生的实践,培养出更多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视觉传达设计师,社会现实项目必须积极地融入艺术实践课程。

三、“互联网+”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意义

(一)借助互联网创新教学方法

在“互联网+”时代下,借助互联网丰富的功能,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课程更加丰富化、多元化,这样学生们能够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以此提升自身的设计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教学环节里,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上的第三方平台的辅助教学功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实践类、竞技类的活动,通过这些课堂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换,有效地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的目标建设一个详细的、合理的逻辑,之后学生们再按照逻辑进行设计,保障作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视觉传达作品设计包括项目的分析、需求整理、体验、框架构建、构思、实现,每个步骤都需要学生们亲自参与和体验,在线上的教学,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参与,提升参与度。

(二)提高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

在与设计专家进行视觉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最新的设计理念,创新地落实教师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可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综合培训材料、视频或PPT培训材料的情况下播放,促进理论和实践趋同,并分析市场需求。根据使学生能够改进自己的设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继续教育更加有趣的可能性,促进了继续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简而言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可以发展新思想,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掌握社会的审美倾向,逐步培养更多学生,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传播学生的思想,提高教学效果。

(3)制定培训计划和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哲学观念逐渐被抛弃,以使人们具备基本的互联网能力,获得简单的互联网操作,重新改造各个行业和学科的教师,制定教育方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对于大学来说,促进学习的方案是每一次大学活动的重要基础和思想,包括技能建设、能力建设和实习建设,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工作。学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培训计划设计课程,设置课程,确定教学目标,并逐步提高课程效果。

(4)构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发挥其优势

在完善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中,高校可以通过制定企业合作方式不断完善其艺术设计实践。但是,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高质量、训练有素的员工。第一,高校应改进教学团队建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传授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积极邀请企业、行业设计师和教师为学生讲课,交流设计实践经验,建立“双师”团队。第二,为了改进教师的实践工作,促进学校的合作,可以让教师到一家公司进行实践练习,帮助教师积累实践经验,改进教师的实践。最后,开发成熟稳定的企业协作系统,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学院选择合适的企业与他们沟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必须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作为高校教师,要积极地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特点和性质,思考如何将“互联网+”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里,找到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结合“互联网+”拓展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大量符合“互联网+”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方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158-159.

[2]张雅钦.“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摄影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艺术科技,2019,32(10):210+216.

[3]华佳.互联网创新教育视角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插画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文艺,2019(06):204-205.

[4]张珍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艺海,2018(12):112-113.

[5]李俏然.“互联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艺术品鉴,2018(27):269-270.

作者简介:吴倩,女,1990-,讲师,硕士,四川工商学院专职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