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秉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秉伟,. 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体育研究,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8475.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教育强国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学生不仅要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有相应的提高,也需要全面发展,因此,学生更需要有强健的体魄,而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个性化及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就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体育游戏
DOI:10.12721/ccn.2021.158475
基金资助:

对于初中生而言,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的阶段,且其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速度较快,科学的体育训练对其身心发育是有一定帮助的。而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将体育游戏应用其中,也符合学生日益丰富和活跃的心理特点,因此,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和体育学科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育游戏的概念与作用

体育游戏的概念界定。体育游戏源于游戏教学法,其概念为以个体身体训练为基础,通过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有机结合,达到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最终目的。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广义层面的体育游戏可理解为规则约束框架之下的娱乐运动方式,而狭义层面的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性特征,集体能、智能、技能要素于一体,编制具有竞技性、情节性、益智性规则特征的游戏。

体育游戏的作用分析。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尚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初中生来说,能够起到排解心理压力、宣泄情绪等效果。比如说,应试背景下的初中生学业压力相对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学业倦怠感,初期表现为情绪枯竭,并且逐渐蔓延至“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 

二、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应用策略

(一)降低课程难度,激发学生积极性

体育教学不同于语数英等文化课,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课程内容也比较单一多以球类,跑步等形式为主。对于拥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学生而言这些运动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大部分学生从小就将重心放在学业的提高上,忽视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身体素质差,运动神经薄弱。高强度的课程与其基础不相适应导致其缺乏学习的兴趣,体育课程也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可以在体育课程中加入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降低课程的难度使其可以适应大部分学生的身体基础易于接受,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推动学生从教室走向户外,在体育锻炼中促进身心的同步健康发展。例如人教版初中体育课程中,把贴人游戏与跑步教学相结合。在课上老师先组织学生们围城一个圆圈,之后与旁边的人两人自由结为一组。教师站在圈内给学生们讲授贴人游戏规则,一人追逐一人躲避,当躲避的人贴到一组人后他所挨到的那个人同组的人成为下一个躲避者,如果被抓住则攻守易位。教师第一轮作为追逐者带动学生广泛参与游戏吸引其注意力。教师凭借奔跑的高速度追逐学生,学生在游戏中得到热身。几轮游戏后学生的兴趣达到高点,教师组织学生排队并分析游戏中学生们的表现。借机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抓住别人,在学生思考后教师讲解正确的跑步姿势以及注意事项。学生们在游戏中得知跑步的要领并应用到日后的实践中,真正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寓教于乐。

(二)寓教于乐,传递体育精神

在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背景下,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中心,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爱将成为孩子成长的阻碍。家庭教育较为普遍的缺失使得教育的重担集中于学校。学校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是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更多的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相对忽视了其德育教育精神世界的养成以及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学科兼具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组,在体育活动中贯彻体育精神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这一特点,丰富课堂形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寓教于乐,将体育精神中的坚持,奋进,团结合作,友谊,公平,责任,规则等理念传递给他们使之内化成为他们日后的行为规范,达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的。例如人教版初中体育,在趣味接力比赛中传递体育精神。体育课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趣味接力赛,教师为学生讲授规则比赛包括:三人跑步接力,五人六组两个项目。教师向学生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如有违规行为立即罚下取消成绩。学生们按照各自的优势合理分配参赛项目使每个人都能参与进来。在接力跑步比赛中有违规抢跑的同学教师立即罚下,在五人六组比赛中学生们互相配合到达终点。比赛结束后教师对胜利的队伍进行表扬并让同学们分析他们胜利的原因,引导学生们回答规则意识和团结合作。教师通过趣味比赛的形式既吸引学生的兴趣有奖体育精神贯彻给他们成为其行为规范。

三)做好安全教育及引导工作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自由活动时间可进行更为科学的把控,面对空闲出来的课程时间,进行体育游戏教学。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各类不良的体育习惯,就心肺功能的评判而言,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深蹲等动作的训练,通过判断学生,对不同强度体育训练的适应能力,判断其身体素质条件,而在身体柔韧度的训练上,教师可选择的体育游戏更加广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传统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越传统、越简单的游戏往往越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被抓到的学生,教师可让其对柔韧性要求较高的动作进行演示,学生的演示或多或少都会有不标准的现象。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表现,以免学生出现肌肉拉伤的情况,当学生进行演示后,教师可进行柔韧性训练技巧的演示,并通过讲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柔韧度训练,再让学生进行实践放松,这样可以将课堂时间有效的利用起来,也增加了学生对不良体育动作的认识,切实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体育素养。

结束语

体育教学虽然不及语数英等科目重要,但是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将体育精神中的奋发,友谊,公平,规则,责任等意识内化为自己今后的行为准则。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有趣的小游戏可以有效降低课程难度,使其可以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激发参与的积极性,释放自己在学业中面临的压力助力其身心健康发展。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参考文献:

[1]杨永泉.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田径,2020(11):74-75.

[2]蒋强.以快乐体育为导向下初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J].田径,2020(10):66-6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