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和地理教学创新都是长时期的工作,教师需要长时间坚持,但是也需要学生在此过程中配合教师进行改革。只有师生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打开一个新局面,从而让初中地理教学更加高效,也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一般在课堂上占据主要地位,一直在为学生讲解知识,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主动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初中地理是中考的重要科目,很多教师会让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掌握一些应试技巧,但是没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创新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应该明确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很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处于叛逆阶段,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喜好,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维护学生自尊心,营造良好轻松的课堂氛围,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起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应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把文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到一起去讲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参与,只重视教授书本知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培养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思想,把生活和地理知识联系到一起。在进行课堂实践时,教师则要参与到学生中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星球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材时,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进行教学。本课讲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材中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的步骤,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模型,让学生进行实践。学生在制作地球仪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地球上事物的印象,如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国家、城市等地理事物的特征以及这些事物在地球上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不懂的难题或者不会制作模型的步骤时,教师需要去指导、去讲解、去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学到更丰富的知识。
(三)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地理学科通常具有包罗万象、知识面广的特点,再加上知识点的联系不显著,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忽略学生难以接受的现状,单纯地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如此一来,致使学生兴趣低下,难以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基于此,在创新地理教学方式时,教师应遵循生活化教学理念,立足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或事物开展地理知识的学习,以消除学生在学习时的陌生感与畏惧感,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实现高效的教学。
例如,对《地球的运动》实施教学时,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学生位于地球上,通常无法感受到地球的运动,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基于此,教师需从现实生活实施教学导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太阳从哪边升起?哪边落下?”该问题属于常识性问题,学生都会积极地回答:“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然后,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并继续讲解: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地球的公转。”学生在听后,就会对该部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根据生活当中的太阳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哪到哪呢?”该问题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大脑中积极想象地球自转的运动,并以画图的方式实施推算。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讨论之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自西向东”的答案。总之,将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自主地开展思考与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四)巧用微课,激活课堂
在以往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粉笔+黑板”的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转变,教师必须尝试借助于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全面增强初中地理学习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在创新地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地理微课,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课前导入、重难点讲解、拓展教学内容等环节中,使得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提升地理学习效果。
例如在《黄土高坡》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导入的时候,就借助于微课,为学生播放了一个相关的微课视频:对黄土高坡的地理位置、居民生活方式进行了展示,并配以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将学生一下子带入到情境中,使得学生以极高的兴趣参与到后续的学习中;另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又借助于微课,对黄土高坡的资料进行了拓展,不仅弥补了教材的不足,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要求。
三、结语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的教学理念与方式也产生了相应的转变,传统化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学的要求,基于此,地理教师需积极创新与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健.浅谈提高初中地理课堂高效性的教学方法[J].才智,2019(30):59.
[2]战玉龙.初中地理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1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