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艾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艾健,. 新形势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J]. 林业研究,2024.4. DOI:10.12721/ccn.2024.157372.
摘要:
以森林资源为研究背景,认为开展森林生物防治可以保障优质林木供给,构建稳定的生态环境,并据此提出加强水肥管理,采取多种防治手段,为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林业害虫预防和治疗方法
DOI:10.12721/ccn.2024.157372
基金资助:

前言

近几年,国家对森林产业的安全和可持续管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我国的森林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森林害虫是森林管理中危害最大的因素之一,其传播范围广,隐蔽性强,危害周期长,防治困难,对现代林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森林害虫控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森林有害生物控制面临如下问题:①我国森林植被面积逐年增加,造成树木种类单一、物种多样性不足、生态系统失衡、害虫抗性较差,为森林有害生物的繁殖提供了便利。②新出现的森林害虫新物种增多,范围增大,原有未在本地出现的林木害虫,因人类的交易和频繁的交易,出现了大量的新物种,尤其是由南方逐渐向北方传播的松材线虫病、美国白绢病等林业害虫,给我国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原本弱小的害虫,也变成了重要的害虫[1]。③森林病虫害治理经费不足,治理效果不佳。④森林害虫因其隐匿、繁殖迅速、爆发等特点,很易造成大面积为害,防控困难。因此,根据目前森林害虫控制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剖析,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森林害虫控制的重要方法

2.1生防措施

生防是指通过对害虫进行有效控制和消除,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对于害虫的控制,通常有三种方式,即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其中包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微生物天敌、植物源农药、害虫信息素和生殖调控剂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探索,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控制方面,已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目前,国内主要采取的生防科技措施有:释放双头双翅目(释放总量25万-150万头)、肿腿蜂(释放3-5倍)、周氏小蜂(1只释放3-5只周氏小蜂)、花绒寄甲(释放3-5倍)等多种主要的天敌。此外,在森林中建立人工鸟巢,吸引害虫,利用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抗生素类杀虫剂(阿维菌素、链霉素)和植物性杀虫剂(苦参碱、烟碱、印楝素、苦皮藤素等),杀虫剂(如灭幼脲、除虫脲、杀铃脲等)。例如,山西在中条山森林建立了森林虫害天敌繁殖基地,利用其年产赤眼蜂和肿腿蜂超过30亿只,对油松毛虫和杨树天牛属进行了生防,并获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以1.20%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20%灭幼脲 III号/亩、3000-5000倍/亩、灭幼脲、3000-5000倍等生物及抗菌农药,在山西已广泛应用,并已广泛应用于森林虫害的防控。

2.2采取生物控制措施

物理控制是利用热、声、电、光等手段来摧毁森林害虫的栖息条件,从而导致森林害虫的存活。另外,也可以通过物理手段来消灭有害生物,比如在森林中每50-100米放置一种昆虫性诱剂,利用其释放的信息素进行诱捕。根据该虫对光照的偏好,在18:00-24:00,在林地边缘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2]。在森林害虫的非公害控制中,物理控制是一种非公害控制的主要手段。近几年,在山西,采用了植物来源的引诱剂进行了对赤拟谷盗和华北松褐天牛的控制,并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2.3林木抚育管理

为了更好地抵抗森林害虫,必须选择抗病和抗虫的林木品种。在培育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立地和树木的生长习惯,实行“适地适树”的方式,对幼苗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把树木栽种在最有利于它们生长的合适地点,从而确保高成活率。在混交方式上,可以选择乔灌木混交、落叶与常绿植被混交、阔叶与针叶树种混交等,在混交方式上,可以选择条带状混交或块混。选择合适的混交方式,才能防止林木害虫的危害。同时,要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和管护工作,促进造林地的生长,从根源上加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

在完成造林任务后,应加强水土管理,保证幼苗的健康成长。在天气比较干旱的地区,要适时给幼苗进行灌溉。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林木特别是经济林的整形,以提高其生长的空间与品质。修剪树木的工作通常应该在秋天叶子全部落光之后。年龄在1至3年之间的小树要适时地进行疏伐,4年以上的树木要将其下部的弱枝一次一次地进行剪除。对已清除的林木,可使用含磷铝薄片(温度高于25度,按1.0立方米用量12克至15克)进行熏蒸48小时至72小时。

2.4检验检疫

从外地输入的种子、幼苗、育苗材料,以及木材、木制品等,必须依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要求,严格把关,保证不会携带检疫性或危害森林害虫,以免危害当地树木的正常成长。

3森林害虫控制的安全对策

3.1 制定防范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控制应着眼于防患。发现森林害虫后,要立即对其进行研究和判断,并对某些重大的森林害虫进行危险评价,发现可能发生的蔓延和蔓延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警告,以免造成大范围的灾难。各级林业行政管理机关要完善森林有害生物的监控和预警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重要的森林有害生物测报站点和站点,定期进行森林病虫害的普查和普查,对森林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预测,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同时,要做好林木病虫害的检疫工作,预防林木病虫害的人工扩散和检疫。

3.2做好提高认识和训练工作

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日益丰富,森林害虫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而相关的控制资金却十分匮乏。因此,要加大对森林有害生物的宣传和培训,使人们积极参与到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来,使防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通过促进社会化防控工作的推进,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从而更好地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森林有害生物治理中来。

3.3强化病虫害的防控措施和措施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主要是人工处理和烧毁有虫害树木,使用信息素诱捕器和黑光灯诱杀昆虫,使用农药毒死虫害,通过释放天敌达到防治森林病虫害的目的。所采用的治理方法应综合考虑,选用适宜的治理方法,方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对森林有害生物灾害的细致监测和调查,制订出实用的治理方法,并针对有害生物的种类、危害特征以及分布区的栖息地等因素,在其发病早期或幼年阶段进行科学的控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在农业生产中应积极推进生物控制,在施用农药时应选择对益虫危害最少的生物或仿生制剂,并注重环保。

4结束语

目前,害虫已成为森林生产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树木的正常生长和森林生产的效率。所以,在新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要提高对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意识,从各个层面开展有害生物控制工作,提高森林植物的生长安全水平,为我国林业工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

参考文献

[1]迪力木拉提·吐尓逊伙力.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02).

[2]才琪,才玉石,李岩,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压力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01).

[3]李晓冬,王越,周艳涛,等.2019 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 2020 年发生趋势预测[J].中国森林病虫,2020,39(0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