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是以救治各种危急重症及多系统功能障碍病人为主的综合诊疗体系,聚集了多种抢救仪器和设备,加上病人用药、排泄物、分泌物及各种消毒剂而产生的有害气体,均以颗粒状分布的气溶胶形式存在,呈现混合污染,使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长期暴露于有危害性气溶胶环境中,因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使护理人员出现各种心身疾患。为分析重症医学科常见气溶胶的危害性,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随机对我院重症医学科16名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及个人防范意识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重症医学科连续工作2年以上护理人员16名为调查对象。本科6人,大专10人;管理者1人教学护士4人,轮班护士2人;工龄(4.52±0.75)年。
1.2方法
该研究自行设计问卷,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资料、职业暴露状况,对职业暴露的认识,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内容。收集调查问卷后进行分析与汇总。采用Excel软件录入登记表内容,统计百分率.并进行分组比较。剖析监护室护一职业暴露的分布特性、暴露状况,暴露后心理状况及采取的防护与处理措施。
2. 结果
2.1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对不良性气溶胶的认识(见表1)
表1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对不良性气溶胶的认知比较
2.2暴露于不良性气溶胶后应对措施
戴加厚口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遵守操作流程;正确应对;提高防范意识;增强免疫力;运动、旅行;保证睡眠;每周吸氧2h;离开工作环境时用碘伏冲洗鼻子。
3. 讨论
3.1重症医学科常见不良性气溶胶对护理人员的危害性
气溶胶通常通过呼吸与呼吸道传播,如气溶胶被吸入肺部、鼻粘膜或口腔,使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或胃部进入人体造成感染。重症医学科内的空气污染是通过不良性气溶胶间接引起感染,主要存在于病房内、病房外以及病人与医务人员密切接触的地方。医护人员直接接触
可能会造成不良性气溶胶的污染,尤其是无菌操作过程中。如患者的痰液、呕吐物及分泌物在进入科室前需经过严格清洗,以免病原体从被污染的空气中被吸入而感染。若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气管插管治疗也会存在不良性气溶胶的污染。另外,不良性气溶胶还可进入呼吸道产生病原体感染,如新型冠状病毒、鼻-支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等,造成危害。
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接触病原体所致不良反应更多、对人体器官损害更大,尤其是肺部损伤更加严重。因此,我们应重视针对不健全工作场所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减少其造成的危害。
3.2消化道反应
重症医学科病人以急危重症为特点,外伤病人较多。有的病人满身是血,面目全非,严重冲击着护理人员的视觉,护理人员为了维护病人的尊严,会不遗余力地为其擦澡、处理伤口。许多病人因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经常出现柏油样便及鲜血样便,因蛋白质腐败会有特殊的腥臭味,有66.7%护理人员出现食欲缺乏.60.0%出现恶心、呕叶。
3.3药物性皮疹
重症医学科所收治病人包括全院各科室信重病人,病情复杂,用药种类多。1名治疗护每天至少要接触18种~32种不同种类药品,护理人员皮肤敏感性增高,出现各种皮疹、水疱、皮肤瘙痒等症状。
3.4挥发性消毒剂所致神经系统症状
挥发性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可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眼结膜产生强烈刺激,产生眼结膜充血、流泪、脱皮、瘙痒:臭氢、含氯消毒剂会引起哈咳、头痛、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
3.5对策
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缺乏对不良性气溶胶的认识,应如何防范更是知之甚少。年长的护理人员即使懂得防范措施,因各种原因也不能照章执行。调查中发现:护理人员心理、身体健康状态令人拍忧,护理管理者应为重症医学科护理人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自觉采取防范措施,减少不良性气溶胶的危害。
4. 结语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充满危险和压力的地方,而它又是一个最能考验医护人员精神状态的地方。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制定一个良好的工作计划,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对感染发生机理及诱因进行充分了解是避免各种感染发生的前提。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对于感染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接触,对于吸入性胸膜炎、支气管炎等患者也应该采取隔离措施;对于不良性气溶胶,应积极预防感染性休克。同时我们应对护理工作者进行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及技能。重症医学科(ICU)内的气溶胶产生的原因及产生量随各种护理措施不同。从理论上说,危重患者较易受到感染,所以他们会比其他患者更容易受到不良性气溶胶的影响,但随着病人病情进展,这种影响会有所增加,ICU护理人员所接触的患者均为危重患者,因此,他们会比其他患者更容易受到不良气溶胶的影响。因此,护士应在病区建立相应的隔离区域。隔离X域应在病区外(例如入口)设置专用出口(如专门通道),并放置相应标识,隔离区域内应配备有个人防护用品及其使用方法。在进入隔离区域之前应该对护士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应该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识别不良性气溶胶(TCP),并将其纳入常规工作中,同时通过实施良好的质量管理以及正确的个人卫生方法等综合措施来减少护士不良性气溶胶产生量。在实际工作中应避免ICU护士对不良性气溶胶的接触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在进行新冠肺炎患者气管插管操作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出现的不良性气溶胶症状和体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并严格执行管理规定。
[参考文献]
[1]郝素华,赵承芳.《护理研究》[J].2011年25卷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