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管理的意义
​张建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建宏,. 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对环境保护管理的意义[J]. 中国环境保护,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048.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进行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和环境监测系统开发与建设的新趋势与需要,是一件更加复杂的工作任务,从而对发展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也提出了更多的新需求,它必将更加深入地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服务,为经济发展建设提供良性循环,创造天、地、人共和的良好生态环境,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情况的日趋恶化,单纯从生态参数检测来判断环境质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生态环境监测已经成为环保监控最重要的趋势,它必定会成为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环境保护意义
DOI:10.12721/ccn.2023.157048
基金资助:

引言

我国在几十年前经济还处于落后阶段,将重心落在经济发展上,开垦山林发展农业,挖山采矿发展矿业,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大肆污染环境,直到近年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但同时各种污染事故、自然灾害频发,人们才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努力研究创新,将环境监测技术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中,为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生态环境监测简述

生态环境监测是指运用地理、计算机、化学、科学、生物、物理等技术手段,针对废水排放、大气污染等各种环境污染现象开展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的监测活动。生态环境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对生态问题的发生面积及数量变化进行的动态监测;二、对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和改变进行监测,如向大气、水资源中排放有害物质;三、对生态系统的恢复活动进行监测,如退耕还林、禁止秸秆焚烧等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四、对生态环境监测所获取的所有数据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并进行预测和预警。生态环境监测的操作流程:首先要对目标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为接下来的监测制定针对性的计划;其次要布置监测点,持续采集生态环境样本并进行检测,最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监测目标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等。通过长期持续性的生态环境监测,相关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生态环境变化并作出应对,所以在监测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避免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监测数据出现误差,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生态环境监测的意义

2.1管控企业污染物排放

工业废水废料是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如果企业无限制地向生态环境中排放废水废料,将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并引发人体中毒、臭氧层破坏、农作物枯萎死亡等一系列次生灾害的出现。而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可通过监测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情况,判断企业向大气、水域和土壤环境中的排放物是否满足相应标准,锁定污染源头和处罚违规排放企业,将工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压制到最低。另一方面,监测机构根据环境监测结果,合理计算目标单位在特定时间段内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浓度以及总体排放量,将计算结果作为污染物排放管控的重要依据,以此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目标。

2.2在生态环境管理和实施排污许可制中的作用

对污染物排放量的监控也是重要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企业因超标排出废物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国家生态环境部门按照《限制污染排放许可制方案》对企事业机构实行排污许可制,对其核发排污许可证并依证监督管理企业。在日常监管中,环保监察部门着重监督废物的种类和污染数量。利用生态环境监测,就能够对企事业机构实际发生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管理与监测。当企业排出的污染达到一定标准时,就可以对其核发污染认证;而如果是超标,将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对企业单位采取相应处罚。由此可见,环保主管部门通过监测数据对企事业单位实施严格监督管理,更有利于企业环保。

2.3减少环境违法犯罪现象

实时、动态的环境监测,为一切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现场监测证据。在当前“两高”司法建设不断完善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促使关于环境违法犯罪方面的法律条款和依据进一步完善,针对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规范要求。环境监测活动的展开不仅使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透明化,大大减少了环境违法犯罪现象,也为公安部门、检察院对于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有效的证据,为相关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使其工作更加高效便利。

3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措施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完善仪器设备种类。环境监测机构实地调查管辖范围内各处自动监测站的使用情况,将不堪使用的仪器设备强制报废,统计剩余仪器设备的台数、品种。随后,判断所保留仪器设备可以独立完成的监测项目,按照剩余监测项目来配置仪器设备,如配置污染源烟尘在线监测仪、烟气SO2在线监测仪、酸雨自动采样器、机动车尾气监测仪等,确保自动监测站可在无人工干预下独立完成全部项目的监测任务。第二,建立长效维护保养机制。为避免仪器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缩短使用寿命、频繁出现故障问题,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长效维护保养机制,明确各种类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质量判断标准、流程步骤与周期频次,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潜在故障,始终维持良好运行工况。

3.2加大管理力度,培养专业人才

就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现状来看,要想从根本上保证环境监测工作有序进行,关键在于质量管理,同时这也是将环境监测成果展现出来的重要前提,因此相关部门应针对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和完善,结合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构建更为全面的环境监测网络,促使分级监测站点所获取的环境监测信息能够及时传输至总环境监测站点。而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应统一制度,进行垂直管理,省级以下的环境监管部门应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管理、考核,使环境监管部门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级监测站点也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优化环境质量信息网,定期整合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并上传至总站点,再由总站点进行统一整合分析后再下发至各分级站点,实现资源的互惠互通互补,减少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也能为环境监测活动的展开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有利于对于污染事件的及时处理。

3.3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生态环境监测项目必须严格的依据《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实施,要遵循资料客观标准、代表性强、手段合理、信息传输及时有效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为充分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与趋势,有效追踪生态环境污染源变动状况,为正确预防各种生态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和环保工作问题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必须强化检查和抽测,严肃处理检测活动中弄虚作假、瞒报信息、篡改资料和丢岗渎职现象。强化对生态环境监测项目的监管,推动监测活动中的各项创新活动,做好生态环境监测和其他各项生态环境措施的协调。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的技术逐日丰富且完善。未来我们将不断改善各种应用技术,弥补不足和短处,更高效地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发展,进而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紫涛.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19):42-46.

[2] 尚志亮.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2020(12):146.

[3] 曾伟恒.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汽车博览,2022(10):133-135.

[4] 薛俊.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4):61-62+65.

[5]陈进.物联网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必要性及发展[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1(15):94-9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