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不仅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持续优化,还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响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政策变化,对课堂中的指导模式进行持续优化,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要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持续地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和内容,找出地理课堂学习的切入点,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培养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因教育教学的方向改变,那么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也由此遭受影响,教师以往习惯的教学手段已不再适用新课改,这也是导致地理学科教育教学效果越来越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教师应从多个方面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以此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海陆的变迁》的学习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大陆漂移假说”的阐释。所以,在教师讲解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对大陆漂移假说的形成和内容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师选择适当的时间,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器材,使课本上的图画更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同时也能让他们主动思考:为何南美大陆与非洲大陆相隔如此之远,却会有相似的古老岩层?而且,鸵鸟也不会飞,海牛则是生活在热带的浅海,此二者都不存在远渡重洋的能力,但南美洲和非洲却同时拥有此二者生物,这又是为什么?思考这些问题后,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地球上的海洋、陆地的变迁过程岩石动画播放给学生们观看,使其更好地认识到“大陆漂移假说”的相关知识。而在此过程中,这部分原本抽象晦涩的知识内容便在不知不觉中被直观化、简易化了。
二、融合生活实际引导,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
融合生活实际的方法完成地理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感悟不断深化。为此,教师可以采用融合生活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迁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教师需要更加重视构建开放性、生活化的地理课堂,让学生熟知生活与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形成终身探索地理知识,并运用地理知识的思维意识,升华学生的学习感悟。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章时,自然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同时,生活中也提倡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思维意识。为此,教师基于要讲解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采用融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探索地理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了解生活周围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现实特点,了解生活中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被破坏的现实情况,让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宣讲珍惜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思维意识。再者,教师也可以指引学生将地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制作成宣传册,在生活中发放给其他群众,并讲解水资源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做“资源节约宣传大使”。可以看出,融合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运用和实践,可以真正将地理知识贯穿于生活,助力学生善于思考与深化情感。
三、组织实践探究活动,完善学生的学习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在自身深入了解课标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地理课程能够跟得上时代,能够符合社会的整体发展标准,这也是新时代教育教学赋予地理学科的艰巨任务。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在实践中也会加深学生的学习感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主动做到地理知识学习与相关理论知识内容、主题实践活动的完美融合。为此,教师需要通过创设实践活动,结合社会中的相关要点和实际案例事件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这有助于不断拓宽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让学生增加地理知识的储备量,拓宽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主动完成探索实践,进而转变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的态度。例如,教师可以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奥运会为主题。众所周知,奥运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彰显了举办城市的特色魅力和举办城市的独特文化色彩。奥运会中一项具有特色的环节,即为——火炬的传递。火炬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在世界各地传递,彰显着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体现出运动文化色彩。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实践。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引学生了解我国在举办奥运会时火炬所经历的国家以及不同城市、不同地点,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了解该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地域文化特征、社会发展特点、地区文化特色等。另外,结合火炬传递的路线,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较为感兴趣的城市或国家。以此,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理论不断地完成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完善的地理学习逻辑思维结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地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优化,改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将新课标思想中提出的不同要求落实到学生身上,促进学生综合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在对知识的剖析和实践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实践,探索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既能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学习地理知识内容,还能在互动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完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的地理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子豪,孙美娜.初中地理新课标背景下走向结构统一的核心素养表现解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6):26-31.
[2]吴波.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亚太教育,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