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历程与展望
​李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智,. 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的历程与展望[J]. 中国环境保护,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052.
摘要:
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正确的土壤污染生物和生态系统估计与土壤质量标准大相径庭,由于经济和环境的变化,这一标准已不再完全适用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因此需要对土壤质量标准进行修订, 这是根据中国环境基准研究的参考条件发展而来的,很少有人对国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住房、工业和工业)和不同土地进行土壤毒性研究,导致国内环境数据非常贫困。
关键词: 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历程展望
DOI:10.12721/ccn.2023.157052
基金资助:

引言

开展土壤环境基准研究是我国生态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章第十五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展环境基准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明确指出,国家支持对土壤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基准的研究。《国家环境基准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制定土壤环境基准。随着土壤法的颁布实施,土壤环境基准研究作为国家法律支持开展的活动,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推进土壤环境基准研究作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职责,其概念、内容及方法仍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以此作为依法履职的依据。

1土壤环境基准的内涵

环境基准是土壤中污染物的最大剂量或浓度,对特定对象无不利或有害影响,或对特定对象有不利或有害影响,这是修订土壤标准的重要科学依据, 根据上述定义,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控制土壤环境基准应包括土壤质量的大麻和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反映长期应力和长期影响或污染效应,这通常意味着,如果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在阈值范围内,不会对人类或生物产生不利或有害的影响, 在严重污染或突然污染后长期存在的天然环境功能恢复过程中,这些有害和亚急性毒素通常会造成人类或生物的不良或有害影响,因此,当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一定的环境质量阈值时,通常是通过广泛的土壤污染背景调查、生物毒素敏感性的系统研究以及低水平、长期或长期暴露的实验来获得污染土壤的基本修复价值, 亚急性毒理学和多种优势毒物浓度以及对高背景区域背景水平的适当参考是修订土壤环境标准的基础和科学依据,环境质量基准是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旨在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持人类健康,使污染土壤的修复符合技术和规则规定的土壤清洁水平; 从而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使土壤成分、环境背景水平、清洁技术水平、污染可能性、分析方法、修复标准分类、地下水保护和生态毒理学等综合作用造成更大或不可接受的环境损害和健康风险。

2我国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同时面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个领域的土壤污染防治问题,有机类污染物在土壤环境领域受到关注,对人体健康、生态安全等的保护也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退役工业地块二次开发利用过程中暴露出的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污染风险日渐突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通常由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导致,污染物种类及污染程度远超过农用地,土壤和地下水的复合污染也极为常见,保护对象主要是人体健康,部分包括生态环境。此外,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土地安全利用,保护对象主要是地块内生活和工作人群的健康,关注的是地块土壤污染物通过经口摄入、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对居民或职业工作者造成的不利健康影响。因此,《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能适用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需要。由于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功能多样性、污染物的复杂性以及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方式的多变性,土壤环境质量很难通过相对统一的标准体系进行评价和保护。因此,在国际土壤环境管理领域的相关标准中,即使使用了“质量标准”的名称,也未强制使用“质量标准限值”对国家、地区尺度的土壤环境进行达标管理,而通常采用“风险筛选-风险评估”的层次化管理方式。

3推导方法选择差异

在推导土壤基准时,不同国家的模型值和模型参数不同,导致美国国家的土壤基准值(过滤值)存在差异,对于采用人类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得出的各种污染物浓度相对保守限度,土壤过滤值(SSLs)是根据超级基金场地风险评估准则和土壤过滤准则(SSLs)制定的,荷兰的干预措施考虑到了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风险, 利用CSOIL模型计算环境风险值(SRCeco)和人类风险在不同暴露路径中的集中程度,并以最低值为干预值,英国利用CLEA模型根据人类健康风险评估制定土壤规则(SGVs),其中一种是SSD方法,目前被公认为基于美国水环境质量测量的外推法。 某些欧洲国家使用此方法评估风险SSD方法表示单一类型的污染敏感性(可作为毒性数据使用),其污染敏感性是随机的,并且符合常见的分布、三角测量、逻辑分布等要求,否则可能导致异常,这些异常或不太确定通常与其他推断方法相结合,即评估、排序步骤。

4加强基础研究支持,积累本土化数据

由于我国土壤类型、自然条件和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需要保护的受体不同,保护水平也可能存在多种级别,这使土壤污染物含量限值制定的复杂性高于水、气等介质。在制定原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时,仅针对由镉造成作物减产10%的临界含量一个项目,便利用了11种土壤类型、6种作物盆栽试验的大量数据,通过回归拟合得到的18个临界含量进行综合比较获得的。即使如此,仍无法充分代表全国农田土壤的复杂情况。因此,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必须建立开放合作的机制,以标准化的方法体系进行长期的数据积累。建议国家组建包含核心实验室、农用地长期试验站、建设用地长期试验站和野外调查数据网的全国土壤环境基准试验网络,建立土壤污染物毒性数据库,为土壤环境基准研究提供有效保障。

5我国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展望

今后,我们的环境基准应在以下方面得到改进:(1)提高对土壤环境基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国家一级的关注,确定基本标准等;(2)提出国家环境最高级别的划分、分类和分类研究建议;(3)对土壤基准进行调查; 构建国家平台和团队,提高我国进行土地基准测试的总体能力;(4)提高国外经验和国内数据的综合能力,结合我国土地改革对环境基准的要求进行创新和发展,是一项困难的任务,应该结合我国现实,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创新发展,以及国内的相关机构和多学科研究人员, 并应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科学合理的环境基本价值观,并可用于各地区更好地管理我国环境的开发、管理和决策。

结束语

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还亟需大量土壤环境质量基础数据的积累,尽快开展我国人体健康基准和土壤环境基准研究,采用基于人体健康和土壤生态环境安全风险评价模式的优化和参数选择确定基准,完善土壤标准指标和标准值确定方法学,同时制订配套的土壤污染物分析方法标准。土壤环境管理要转变观念,更新相关管理制度,以保护人体健康、保障土壤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为土壤环境保护目标,借鉴发达国家基于风险评估的管理思路。

参考文献

[1]邱荟圆,李博,祖艳群.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和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20

[2]张耀丹,邱琳琳,杜文超,尹颖,郭红岩.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2018

[3]李敏,李琴,赵丽娜,王宏洋,蔡木林,朱静,王海燕.我国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优化研究与建议[J]2018

[4]宋静,骆永明,夏家淇.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制定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8

[5]熊跃辉,谷雪景.环境基准研究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环境保护,201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