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生态状况的有效监测,对保护环境和控制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污染控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但是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监测技术的研究,并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本文主要对目前环境监测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环境保护工作人员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1.关于环境监测
1.1定义
环境监测包括监测空气、土壤、水体等各个环境中的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态系统的监测,它是由环境监测组织对相关环境情况进行监测的行为,它可以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关的信息,对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和环境质量水平进行评估,从而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数据支持,以便环境保护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并且及时干预,寻求解决办法。
1.2监测过程和方法
环境监测是一件非常繁琐和严密的工作,它需要人员、技术、设备和环境等多个环节的有机融合,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并且每个环节都要非常细致,不然就会产生各种问题。环境监测人员要想提高环境监测的品质,就得先要保证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在监测的时候要严格遵循:事先布点→多点收集样本→保证在运送中的储存工作→通过计算机进行资料分析→通过计算机进行资料处理→综合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相关专家商议→上报有关资料。要想提高环境监测的品质,就必须把监测的各个步骤都做好,除此之外,在进行环境监测的同时,还要注重对监测方式的合理选用,主要包括:化学监测法和仪器分析法。常用的常规监测手段是化学监测,它是对环境中的酸碱物、流化物等进行化学监测;而仪器分析法则是一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出现的一种监测方式,它以高科技技术为基础进行监测,仪器分析会针对不同的环境和需要采用不同的仪器,其结果准确性和效率都很高,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监测方式[1]。
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方法
2.1加强对样本采集的控制
采样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关键步骤,对采样过程进行监测与管理是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在室外进行样本取样时,取样技术、取样方案、取样步骤和取样装置对样品的品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进行采样之前,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采样计划,保证采样过程的标准化、仪器的使用和原始资料的准确性,从而提高采样的质量。在采集有组织物质时,选取竖向管段,取样截面与弯曲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5倍,使取样点与弯曲面之间的间距不小于5°~10°,实现均匀取样。在取样和收集之前,要先检验一下容器,保证其完整,在检查有孔的筛板吸附瓶时,可以往瓶子里加入5ml的水,然后再进行瓶子的抽气处理,将其流速控制在0.5 L/min,若试验阻力为4.0kPa,则表示该容器符合要求,可以进行采样并使用了。在对原始资料进行录入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保证资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使样本的使用价值最大化[2]。
2.2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和试验操作管理
样品收集完毕后,有关工作人员要尽快将样品送交监测中心,以便对样品进行有效的监测。为保证样品资料的可靠性及真实性,样品必须做好标签,放置垂直位置;在运送到实验室的途中,请小心搬运,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在实验室的管理中,要保证自己所处的房间是干净、卫生的,并且符合环境监测要求,同时要将这些资料和分析资料进行标准化,这样才能保证监测资料的原始和准确性,保证对实验室的环境监测资料进行标准化、程序化。通过引入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使测试人员更好地了解实验室的基础状况,并对其进行优化,从而保证环境监测的品质。
2.3建设环境监测信息平台
有关部门要运用信息技术,搭建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建构环境保护信息资料库,进而为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庞大的信息支撑与高质量环境监测的途径。通过建立一个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交流平台,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化,加强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和认识,提高国家的环境监测水平。
2.4挖掘环境监测技术数据处理的深度
对环境进行管理和保护是环境监测的基础,也是对其进行可持续使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对其进行评价的同时,也是开展环境管理与保护措施研究的根本。在生态环境方面,各个部门应该充分地收集和分享环境监测的信息,深入地挖掘出各种污染物在环境监测数据中的关联关系,以此来寻找有效的处理手段,并有效地控制污染源,以达到监测技术发展的最初目的与意义。
2.5优化环境监测技术
由于国家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导致环境状况十分复杂,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水文形态网络都不尽相同,监测环境也非常地苛刻,所以只有将技术研发人员、一线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部门的人员联合起来,把现实条件和理论技术相融合,才能研制出实用的监测技术。有关部门要积极建设监测的技术网络和平台,把各种环境保护监测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环境监测的作用。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技术发展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环境应急监测技术上。针对爆炸、油气泄漏等突发性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应急监测技术具有快速监测、安装使用方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可以实现污染物快速采样,准确判定事故中污染物的种类、危害程度和污染范围,为事故的紧急处置奠定基础。具体如图1所示。鉴于目前国内的应急监测手段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全国范围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网络的建设,协助应急机构确定污染源,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安全风险[3]。
图1 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应急监测工作
2.6提升监测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每个环节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进行培训,并使其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保证有关技术和设备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作用。此外,还可以依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监督标准及问责制度,增强有关部门的观念与意识,强化其监督工作的成效。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要求环境保护部门对数据质量进行精确定位,并构建“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问责机制,以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
总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环境监测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环境监测工作中,运用了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并利用现代化手段对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测。这样不仅能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在监测过程中还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为相关部门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上勇.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3,36(07):63-65.
[2]陈熹.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方法[J].皮革制作与环境保护科技,2023,4(19):117-119.
[3]李祖锋.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策略分析[J].山西化工,2022,42(04):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