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趣味田径训练的分析与研究
时帅 于莹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时帅 于莹莹,. 小学体育趣味田径训练的分析与研究[J]. 中国体育科学,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908.
摘要: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为了跟上时代步伐,国家加大了教育领域的投入,采取合乎我国国情的措施,进行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使得教育效果明显提升。在新一轮教程改革中,作为体育教育的重点,田径训练应当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落实好新教学科目,认真做好科学规划和研究,使得学生田径训练的兴趣、训练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全面发展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科学研究
DOI:10.12721/ccn.2021.157908
基金资助: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是从学生对兴趣激发角度,通过器材布置、教学比赛、分组合作、团队竞争的教学形式构建的一种田径教学模式。软式田径器材的出现部分解决了传统田径课堂枯燥乏味、内容陈旧的现状,学生逐渐有意愿了解田径运动、学习田径知识。同时趣味田径课的教学实践可帮助提升学生奋勇争先的意识,为实现体育育人夯实基础。

1少儿趣味田径课堂实施的原则

1.1个性化

个性化首先是个体的个性化,体育课堂中的个体差异性极大,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别化需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负荷强度和运动量;个性化也是不同年龄水平孩子的个性化,趣味田径内容的选择紧紧抓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期,编排适合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内容。

1.2全面性

不同的田径教学内容对学生身体素质作用不同,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组织形式也会产生很大差异。以跑为例:短跑强度大,持续时间短,可以提升学生的爆发力和肌肉无氧水平;耐力跑持续时间长,强度中等,可以发展学生肌肉耐受能力。因此教师每节课可安排2~3个教学内容为宜,一主一辅,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诉求。

1.3科学性

趣味田径项目虽然以趣味性和兴趣激发为出发点,但恰当的运动强度也必须达成,否则体育课堂就失去了意义。教师可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适时调控运动强度,达成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

(四)科学性

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要远高于其他学科。安全工作对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是重中之重,教师应重视安全教育,在课前布置场地、课堂教学等所有教学环节中都应把安全弦绷紧,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规划学校田径训练场地,加大田径训练经费的投入

在小学最主要的体育教学科目中,田径作为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科目,往往面临场地狭小,器材简单,跑道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训练中学生的田径训练时间少,参与兴趣不高,体育潜力无从发挥。主要原因是学校经费紧张,田径场规划建设,器材购买都得不到资金支持,这不仅影响了教师在田径科目上方法的创新,还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使其综合能力难以有效提高。为此,学校要加大对体育尤其田径训练上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健康教育与智力教育成正比。使场地、器材、跑道质量跟进,从而为学校体育尤其田径运动的开展打好物质基础。

2增强素质教育思想认识,提高教师、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知度

新课改背景下,仍有许多地区,教师和学生还停留在“文化成绩决定其他能力”认知上,教师依然进行“填鸭式”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降低。在文化学习中,学生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健康水平不高,适应不了学校和社会日益竞争的环境。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和研究国家新一轮教程改革,充分认识到在时代发展下,素质教育的正确性、科学性与必要性。田径训练作为小学基础体育基础科目,教师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中,积极并轻松地投入田径训练和体育锻炼中,提高田径训练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保持前进动力,使教师的教学效益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3改变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重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在一些学校,学校建设规划好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学生在新的场地进行体育锻炼和田径训练,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有些地区,教师依然奉行“学习成绩第一”的教学思想,导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够,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体育田径训练中,开始带着满腔热情参与,但是由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落后和教学的单一,学生在后续的训练中,热情逐渐下降,参与度也明显下降。虽然有的教师创新了教育方法,但是不适合学生训练,学生进行训练的热情也是慢慢下降,所以教师在尝试素质教育时,必须与学生需求相合,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和自己“减负”。

4融入新的“师生”关系,导入学生田径训练中“个体需求”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者”,学生只能照章执行,被动接受,这种“师生关系”导致教学模式“僵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严重不足,不适合新时期教学需要。在田径锻炼中,学生训练的热情性不够,一味地应付于考试,身心都得不到充分锻炼,学生健康大受影响。教师在这种思想模式下,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体育需求,学校体育建设和科目规划滞后于学生体育训练需求,整体的教学效益必然不高。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场地进行带有趣味性的体育训练,全面了解掌握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对这些兴趣项目进行科学且符合实际的研究,找到学生的兴趣所在,之后融入具体的教学当中。

结束语

“少儿趣味田径”是根据少年儿童身体、年龄特点而开发的一项趣味性田径运动,它采用软塑料材质,通过五颜六色的色彩搭配的田径教学器材,趣味田径教学强调通过分组对抗的教学组织模式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培养田径技能。国家将“素质教育”提上日程,列为新的“科教兴国”战略,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校和教师应该顺应这一改革潮流,不断规划体育科目设置和更新教学方法,使之科学合理,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田径训练中,使学生在娱乐性的氛围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林章.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中的作用见解[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7):185+20.

[2]胡猛.一校一品体育品牌建设下中小学田径课程发展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