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大爆炸的之际,人们缺少的不是泛泛的消息或快速反馈,而是对内容本身深入、有特定角度的剖析。用数据来理解世界的行动细节,理解世界的演变逻辑,这正在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视角。大数据时代的困惑,源自更海量的信息,源自媒体数据挖掘能力的爆发性增长;在多元的结论、多样性的选择面前,我们个人经验的局限性会造成选择的困难。但这种困惑是一种可选择的困惑,相比闭塞环境下,缺乏数目字管理能力的时代,我们所处的时代要精彩的多。而且正是因为这种个人的选择,造就了各种不同气质的媒体。
在大数据时代,媒体会更多扮演资讯平台的角色,移动新闻客户端渐成主流。移动新闻客户端是人们获取资讯的核心工具,属于新媒体阵营的代表产品。在此之前媒体经历了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社会化媒体多个阶段。移动新闻客户端从门户演变而来,不过却有很多新的玩法,而不同移动新闻客户端又有自己的思路。第一类玩家以网易为代表,即PGC+UGC模式,PGC主要是编辑生产内容,例如轻松一刻等经典栏目,UGC则是网易最具特色的跟贴功能,即增加了用户活跃度又实现了内容的再生产。第二类玩家以搜狐为代表,提倡平台化,第三方内容可入驻客户端,今年开始搜狐在自建内容即PGC上开始投入更多。第三类玩家以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为代表,主打个性化推荐,每个人看到完全不一样的内容。第四类玩家则是腾讯和新浪的新闻客户端,走精品路线,做精品栏目和内容,例如耗费巨资拍摄纪录片、与NBA签下合约等举措。各大新闻客户端都注重形成自己的标签,不过就像其他所有形态产品的竞争一样,到一定阶段难免会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大家都越来越重视对大数据的获取和挖掘,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体现到产品和商业化上。
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新闻媒体行业会越来越倚重数据的价值。新闻媒体本身就是内容型产品,几乎都拥有海量的用户基数和大量的行为数据,所以与大数据具有天然的结合空间。笔者认为对于新闻编辑而言,大数据主要有以下价值:
1、增强内容消费体验。新闻媒体是信息大爆炸的受害者。要解决信息大爆炸就必须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推荐,起到过滤效果。以网易新闻为例,其已形成PGC(人工编辑)+UGC(用户产生内容)+大数据推荐三位一体的内容运营模式,基于网易全平台数据去洞察用户,结合兴趣、场景和节奏给到用户资讯推荐。
2、解决变现难题。新媒体盈利模式本质上是广告,通过大数据至少可以实现以下几点:原生广告,即与内容结合的广告需要通过大数据匹配上下文和阅读场景;O2O广告,结合LBS等数据进行适合本地的周边生活广告,将大数据挖掘成功在不涉及用户隐私的前提下,以报告形式给到商家,影响到生产、服务和营销等环节,传统广告的转化率在大数据技术帮助下将得到显著提升。
3、承载社会价值。基于大数据去深挖群体的行为、心理、诉求、情绪……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此前行业的经典案例就包括用大数据预测股市走向、反映迁徙行为进而缓解交通、监控流感趋势和区域给卫生部门建议。新闻媒体拥有的大数据具有较强社会价值,它提供大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民生内容,以及用户对此内容的消费行为。作为新媒体本身应当承担其社会责任,大数据在这一点上帮了忙。
无疑,新闻媒体行业正在进入大数据时代。你看新闻的时候,新闻媒体也在读你。与之互动越多,你的资讯消费体验越好,收获更精准的内容推荐,还有干扰更低的广告。数据新闻的理念未来将贯穿在新媒体发展之中,未来新闻不再是剪刀+浆糊,不再是凭借编辑的经验和才华,而是依靠数据来驱动,数据的背后则是技术,看上去与技术最没关系的新媒体,却正在成为一项技术活。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电商平台、智能终端、内容场景的多样化传播渠道的兴起,我们的新闻产业迎来了大动荡时代,从过去的“渠道为王”,步入“精准致胜”的大数据时代。这场变革挑战,已不仅是学术上的探讨,更成为新闻媒体行业为之实践、全力攻破的难题与使命。在“内容分发”时代,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向用户进行内容推荐和资讯定制,日趋成为各新闻客户端争夺用户的杀手锏。从微博的“关注-订阅”,到朋友圈和微信公号,用户本能地自我选取所关注的内容。而在当下这个“内容分发”时代,不用用户自己手动关注,浏览器、后台系统自动就会替你抓取相关消息,并推送到眼前。在海量的精准数据下,客户端就能按照内容定位对文章进行分类推荐,基本能做到垂直内容精准分发。当门户网站聚合各路资讯以后,面对海量的内容洗礼,人们更想看到自己喜欢和想看的内容,不仅要求质量高,并且更加个性化。从编辑推荐内容,到资讯阅读的千人千面,系统的精准推荐重新让内容散发出万丈光芒。纵观国内几大主流的新闻客户端,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分发平台在争夺内容方面都使出浑身解数。
数字媒体时代,点击率、浏览量等赤裸裸的数据已成为检验真金白银的“硬通货”,而对于阅读热门文章,几乎共同的特质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偏好:“对我有用,我认为有趣,或牵动了我某一方面的神经”。所有想获知的资讯都可以定制化推送,用户可以一站式高效地完成阅读,商家也获得了不断增高的点击量,更可以根据用户喜好精准投放广告,看似皆大欢喜的“双赢”模式,背后也有隐忧。之所以现在新闻客户端纷纷转型个性化定制,而不是简单的资讯发放,体现了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通过用户搜索和浏览习惯,判断你喜欢什么,这是“意愿经济”的体现,所有的资讯都是为用户定制的。然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这样的好处是用户只需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无需自己手动筛选,但坏处就是,这种点对点的传播,很有可能会侵犯用户的隐私权。用户的浏览使用习惯涉及用户个人隐私。根据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目前基本上是总体上、原则上的规定,而对于大数据、云计算,这种新生事物,具体执行的适用范围仍需进一步的探索。从内容广度上,用户看到的内容和单纯的新闻信息也不一样。以往在门户上用户看到的可能仅仅是新闻,现在看到的则是信息。两者的区别是,信息包括生活资讯、菜谱、生活常识等。像书籍这些云阅读的内容,以及周边城市的信息都被加进来。甚至里面还有2.0的内容,像网友的神回答、论坛上的段子,都被包含其中。
未来,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新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新闻行业将实现更广泛的数据化、智能化。大数据的意义,目前仍然被很多人所低估,新闻编辑当下的使命就是将大数据运用于媒体行业的各个领域,进而帮助媒体行业实现新环境下的跨越与升级。
参考资料:
1 杨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创新与优化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5年06期
2 徐梅香;;大现场和大数据:4G时代新闻编辑的新理念[J];新闻知识;201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