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创新策略
郭莉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莉莉,. 探析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创新策略[J]. 中国新闻传播,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8017.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形式发生变化。新媒体时代,不但有效拓展了新闻的传播渠道,同时也为受众提供了新的获取新闻的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虽然丰富了新闻的传播形式,但也使传统新闻传播模式在此环境下受到较大影响。若传统新闻传播方式不能及时作出改变,将无法满足受众的信息获取需求。对此,传统新闻传播必须积极对现有模式进行创新,充分了解受众需求,才能推进新闻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分析
DOI:10.12721/ccn.2021.158017
基金资助:

1导言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模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媒体能够更快速地传播现在所发生的实时新闻,通过舆论引导满足受众对新闻热点的需求。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受众获取新闻的形式日益便捷,这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模式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新媒体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新闻传播的速度,传播信息量也不断膨胀,受众只需要利用电脑以及手机终端就可以及时地获取最新资讯。此外,新媒体的产生也为新闻传播者以及接收者提供了开放的互动与交流平台。

2新闻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特征

2.1拓展传播渠道

在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下,受众获取新闻的方式较为单一,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单向地接收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闻的传播,使其受时间及空间等方面的限制。在此模式下,媒体也无法同时获知受众对新闻的反应及整体舆论方向。但在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形式能够充分解决这些问题。在此背景下,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受众皆能实现同一新闻的实时获取及反馈。人们在新媒体时代能够通过搜狗、百度等网页对新闻内容进行查询,同时也可以在新媒体软件平台交流,相互交换自身对新闻的想法,不但增强了新闻的时效性,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2.2现实与虚拟的双向结合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即为新闻发布与传播的主体,受众能够将生活中所看到的新鲜事物以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在网络世界发布,此行为实现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有效连接。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能够获得更多参与传播的自由,但同时也会因为个体的参与,导致信息传播中的不可控因素大大增加。如部分网民出于各种原因,在网络平台上大量传播不良信息、或者歪曲事实,导致热点新闻逐渐演变成社会问题,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新闻事业发展。

3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现状

3.1圆心模式依然占据主导

圆心模式泛指电视新闻、纸媒等传统媒介的传播形式,媒体处在信息圆心位置,信息从圆心媒体的位置不断向外扩散和传播。虽然新媒体在持续发展,但因其信息真假难辨、门槛较低以及缺少新闻监督等特征,导致新媒体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网络水军众多,试图臆造各种热点以及舆论话题,人们对于新媒体信任度不断降低,很多民众依然认为传统媒体可信度更高。在这一形势下,传统媒体更诮肩负起新闻责任,扮演好把关人的监督角色。

3.2媒体结合趋势显著

媒介融合理念来源于美国,指的是各种媒体表现出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传统媒体传播模式无法将音频、纸张以及视频等内容整合到一起。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新技术可以将不同报刊、网络媒体以及电视媒体的优点进行融合。此外,数字技术的有效提升推动了功能与属性相对单一的传统媒体朝着视听多媒体的方向发展,这为媒介的融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传统媒体难以满足大众需求,媒介融合将会成为发展的必然,但因为信息产业、电视产业、电子产业等存在着利益竞争,因此,媒介融合无法打破产业以及行业壁垒,产业结构变革依然有更多的路要走。

4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创新策略

4.1重视新闻传输全时性,增强新闻数字化时速

新闻播放的全时性在新媒体工作中占有较重的位置,且该项工作的传输性能也较为突出。传统媒体工作模式在新闻播放上具有一定的次数性,其意指新闻的播放规定在一天之中的上午、下午或是傍晚,致使受众无法随时随地的获取新闻内容。但是,在新媒体工作中,不管是新闻传输和播放都得到了较大转变,此刻全时性工作模式诞生了,不论何时何地产生的新闻素材都会被人们传输到互联网中,受众可以及时了解世界中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新鲜事件和新闻讯息,此刻的世界是同步的。一天之中不论在哪个时间段内,只要受众有需要,新闻内容立马就可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此刻受众只需要将电子产品连接上网络,经过互联网技术随便查看各种不同类型的新闻讯息。这种模式的诞生,弥补了老旧的新闻传输模式和播放模式,有效扩展了新闻传播的实效性和品质。

4.2有效提升新闻的价值和深度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的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重视提高新闻的价值,进而有效促进新闻工作的扩展和进步。新闻工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快与新”。新媒体时期的新闻传输工作若想较好的在行业中站稳脚步,一定要在工作中产生“独此一家”的工作效应。这种工作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打造媒体品牌。在新媒体上升时期,流量为王的导向造成一些新媒体企业为了吸引眼球,不惜歪曲新闻事实,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一些夸大其词、较为偏激的词语,这一新闻报道模式,让新闻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非常不利于新闻工作的健康扩展。因此,在新媒体快速扩张的时期,传统媒介行业更要保持媒体的严肃性、权威性、客观性,维护好自身的品牌形象。新闻工作从业者要具有一双挖掘新闻事实的锐利双眼,在实际播报中坚持传播具有深度、具有意义价值的新闻内容,有效促进新闻的健康扩展,更为受众提供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必须避免使用一些具有偏激、诱导性的言论去“带节奏”。在新闻工作中,采访人员和编辑人员要及时挖掘具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坚持播报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内容,又或是与社会扩展具有一定意义的新闻内容,以及对国家扩展具有一定关联的题材,在工作中一定要避免一味追求眼球,以各种奇闻轶事去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

4.3加强新闻互动性能,优化新闻播放实效性

在新闻工作中,新闻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观众对新闻事件的看法和建议,且该项工作可以直接了解民意,也可以为政府的有关规定和策略提供建议性的参考。在传统新闻工作中,此项功能的发展并不甚如意。受众与新闻媒体之间的互动性能较差,一些有想法的受众只能通过写信等方式回馈自身的意见和观点,且传输速度和回复速度较慢。然而新媒体的诞生,及时冲破了此种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进一步扩展了新闻工作的范围,在此过程中可以经过访问、投票、调查等多种工作模式,了解和熟悉群众对新闻事件的态度以及自身看法,可以有效增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

5结论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播报工作表现出了新的工作特点。此种特征也正在影响着受众的实际生活和阅读习惯。故此,从业者需要充足了解新媒体下新闻传输的特征,进行深度的研究和解析,在此基础上及时掌握群众的阅读习惯,有效扩充新闻播报模式。在实际的新闻工作中,只有不断深入地掌握新媒体时期下新闻传输工作的特征,才能提出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模式,进而较好地确保新闻传输模式,有效提高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林茂阳.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与创新研究[J].中国报业,2019(16):30-31.

[2]曹爱民.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专业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3):46-49.

[3]夏冰,董辽.提高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创新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18,1(11):24+26.

[4]陈博思.强化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创新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5):244-245.

[5]张冰.提高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创新策略分析[J].视听,2015(12):136-137.

[6]王学杰,顾璇.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策略[J].新媒体研究,2015,1(08):69-7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