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体育教学是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一环,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必须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贯彻以学习为中心的原则,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练模式就非常适合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和锻炼效果。
1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简述
1.1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概念
自主学练教学模式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之下自主开展学习、训练活动,从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熟练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获得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自主学练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意志全面激发出来,使其全身心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促进其创造性的发挥。自主学练教学模式非常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它突出了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注重鼓励引到学生进行自我拓展与发展。
1.2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是建构主义,即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仅限于教师的讲解传输,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学生们会主动学习、获取知识,既有可能是自主思考分析,也有可能是小组协作探讨。二是探究式学习理论,即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机械式的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从探索中获得知识,形成深刻的见识和理解。三是元认知理论,即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不能通过对某些知识的记忆情况进行衡量,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这才是推动学生持续发展的核心。上述三种理论是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支撑点,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归纳,激发学生探索学习体育技能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
1.3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分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自主学练模式的应用一般遵循以下流程:确定学习内容及目标—组织开展自主学练活动—教师答疑解惑—再次组织开展自主学练活动—组织交流评价。
在确定学习内容及目标的环节,教师需要做好前期调查工作,对学生的体质水平、体育技能掌握情况、体育运动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全面了解掌握,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式引出学习内容,并制定多层次学习目标,匹配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注意的是,学习目标的制定最好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保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以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如此才能对学生起到正向刺激作用。
在第一轮自主学练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适当的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语言激励、物质激励等,之后带领学生按照预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情境的创设以及训练活动,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我组织、自我练习、自我感知、自我发现、自我调控开展学练活动。而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职责则是为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指导帮助,确保学练活动的顺利完成。
在完成第一轮自主学练活动之后,教师应组织所有学生开展质疑解难活动,鼓励引导学生们对自身或是其他同学的学练活动进行评价或是发表体会,教师对一些重点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在此之后,教师要再一次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练活动,对体育知识技能进行巩固深化。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着重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挖掘,通过协作、竞争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最后,组织开展交流评价活动,由学生们对自主学练的情况和效果进行陈述展示,总结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困难的方法。最后由教师从整体上对学生的自主学练进行总结评价。
2小学体育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策略研究
2.1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是其参与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因此体育教师在引入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练活动中,必须要做好兴趣引导,从学生的特点出发,选择其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并在运动场地上进行适当的布置。如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器材,以此达到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练活动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单脚起跳、用头或手触碰悬挂物等体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悬挂物替换为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趣味性的模型,如玩具模型、动物模型、水果模型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练活动的效率。
2.2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改革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即新时期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鼓励、引导的功能,使学生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素质及能力的发展。在体育自主学练教学模式中,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布置任务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其参与到自主学练之中。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对学生的自主学练活动进展进行把控,即使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动作。换而言之,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育教学理念,将知识融入到活动过程之中,由学生自主发现和掌握,而不是由教师一股脑的传授给学生,之后真正参与其中获得情感体验,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获得提升,才能真正的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3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的一个前提是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普遍的差异性,也正因如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方式,并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喜爱舞蹈的学生,教师应针对性的进行柔韧性锻炼。对于喜爱田径的学生,则要进行爆发力和综合力量的训练。而自主学练教学模式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开展学习和训练,以更适合自身的方式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掌握,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自主学练期间把控好节奏,适时进行指导即可,而取得的效果要远超传统教学。
2.4引入分组学习模式
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知识能力水平,在开展自主学练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最好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们通过相互协作开展学练活动,实现共同进步。这样不仅可以有利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以及集体精神。
结语:综上所述,将自主学练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精神,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从兴趣激发、因材施教、主体性发挥等方面切入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完善,如此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练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春旺.构建小学体育"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6,(9):115.
[2]李春旺.构建小学体育"自主学练"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5):302.
[3]张正华.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练”教学模式[J].新课程·小学,2014,(7):142-142,143.
作者简介:王雪芳(1981.12-),女,汉,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宝带实验小学,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