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对于农业发展还是社会其他领域的经济建设而言,水利工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保证人们生产生活中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同时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需要加强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合理运用,从而为土地资源建立可靠的保护屏障。
1.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的基本特点分析
1.1水土流失多样化
多数水土流失呈线性以及点状分布,为了让新时期的民生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拓展,施工面积逐渐增大,同时多数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处于山川及河流附近,对于正常施工而言,缺少较强的便利性。在进行施工作业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的植被造成破坏,如很多植物被占压等,从而使得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有所升高。在开展水库以及河坝建设工作过程中,很多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容易引发生态系统失衡问题,使得生态修复工作的落实受到一定阻碍。
1.2生态系统破坏形式多样化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多样化特点明显,使得生态系统的破坏形式类型较多。在水利工程施工时,由于其针对的对象不同,所以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主要包含农田水利设施以及防洪水利设施等,使得水利工程设计以及施工作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从而对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破坏形式产生影响。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因为重力以及水力作用,引发山体滑坡等灾害。
2.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修复实际应用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2.1始终坚持自然性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主要针对自然资源进行,核心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以上因素决定其具备较强的自然性特点。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符合自然规律和要求,需要加强生态修复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始终坚持自然性原则,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实现生态平衡的有效维持。
2.2始终坚持经济性原则
对于水利行业的发展而言,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基本的推动力,为了保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需要始终坚持经济性原则。水利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要的方面有航运、防洪、灌溉以及抗旱等,节约资源以及做好成本控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态修复能力,从而帮助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3始终坚持社会性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一定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极大程度的改善区域水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现代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的根本战略目标,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在本质上来讲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的改造,排除不利于生产生活的因素,将有利因素发挥到极致,所以水利工程设计不仅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需要实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提高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有效性的措施
3.1做到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系统性规划。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性比较大,所以修复生态与保持水土的过程中,应该本着因地制宜的思路,结合区域地理特点针对性的规划治理。具体来讲,需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结合工程所在地的地貌、水文以及环境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水利工程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佳契合点,最终实现对区域水土的有效保护,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3.2增强对周边土壤资源的保护意识
有意识的保护工程周边区域的土壤资源。一方面要实现对周边土壤资源的最大化保护,例如在开挖作业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渣土,针对渣土堆放一定要做好科学的设计,避免渣土堆放对地表植被的大量破坏,所以设计者一定要设计出渣土堆放区域,防治渣土对于区域土壤资源以及植被的占压。另一方面需要对已经出现流失的区域实施回填,对于植被相对细薄的区域,应该通过填土的方式增加土壤含量,防范水土流失的风险。
3.3对植被加强保护
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达到自然生态修复能力提升的设计目标。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修复来讲,植被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设计者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始终树立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对工程现场做出细致精准的勘察,结合区域植被的情况优化设计方案,避免施工活动中对周边植被带来过大影响,从而提升区域内部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动力,提高工程项目周围的生态活力,达到环境保护、生态修复与工程建设的多方共赢。
3.4健全机制及增加资金投入
水利项目设计当中,之所以出现忽略水土保持,是由于相应机制不健全,没有对其发挥着约束的影响。所以,还需健全水利项目质量监管制度与安全管理制度,对建设的质量实施严格把关,一定得保证与新时期的生态发展观念相符合,使可持续发展需要得到有效满足。除此之外,水土保持展开还需一定资金的支持,不过在之前水利项目设计工作当中,通常把资金投入建设进程当中,对于水土保持开展一般是忽略的,而且资金投入也是极其匮乏的;因此,一定得设置上专项的资金,加大资金投入。而且在当前时期,需要更加关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出台大量相应法规法律,因此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概算当中应列进水土流失的治理费用,要严格监督,使资金用于生态修复工作,实现专款专用。
结语:水利工程建设与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在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的背景下,需要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修复的应用。通过以上方式对常见的水土流失问题做好预防,工程设计人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融入生态修复理念,同时提高对植被保护的重视,避免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及破坏。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库,并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使得生态修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戚建林,童少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2]廖承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0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