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刘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超,. 信息化环境下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医研究杂志,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027.
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化环境下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应用。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到我院实习的40名药学实习生进行研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传统教学,观察组20例,予以微课+PBL教学法。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及教学效果各指标评分更高;教学满意度高达95.00%,较对照组的80.00%更高,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PBL教学法可有效激发药学实习生自主学习兴趣,促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对提高教学满意度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行运用。
关键词: 中药鉴定技术;微课;PBL教学法;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027
基金资助: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作为中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与中药炮制技术、制剂分析技术、中药调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等诸多课程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中药鉴定技术指的是在传统经验鉴别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技术对中药展开“真伪优劣”的系统化分析[2]。但该课程内容繁多且杂乱,更新速度快,课时短,药学实习生理解难度较大,加之现代鉴别技术日新月异,中药材市场质量不一、变化极快, 传统经验鉴别面临巨大挑战,对中药鉴定学的教学要求愈发严格,只有打破固有教学模式,进行持续创新,才能培养出全方位、多层次的高素质人才。仅靠填鸭式教学,药学实习生很难理解抽象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对繁多、分散的知识点感到愈发枯燥,长久以往,成为一种恶性循环,不仅难以提高药学实习生实践操作能力,更不足以应对灵活多变的社会就业环境[3]。微课教学可称为“自助餐式学习,简化复杂知识,对药学实习生快速掌握实践技能有重要帮助;PBL教学法引导药学实习生围绕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本研究就微课+PBL教学法运用效果作探讨,详细见以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象是2022年2月-2023年2月到我院实习的40名药学实习生,经计算机随机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人,两组男女比例均为1:1,观察组年龄18~22岁,平均值(20.41±2.03);对照组年龄19~22岁,中位数(20.20±1.89)。简单分析药学实习生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教学方法描述:

对照组的教学方法采用常规的传统教学方式,以下是对该教学方法的详细描述:

(1)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上使用PPT演示,详细讲解中药材的成分、药理、功效以及鉴定步骤等重要内容。教师注重对重点知识的阐述,以确保学生对中药材鉴定的基础理论有清晰的认识。

(2)典型病例讨论:教师提出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要求药学实习生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从所学知识中分析病例,讨论可能的中药材鉴定方案,并选出一名代表就讨论结果进行表达。

(3)小组内讨论:药学实习生在小组内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共同探讨中药材鉴定的方法和策略。

(4)纸质问卷成绩考核:教学结束后,采用纸质问卷的方式对药学实习生进行知识和理解的测试。问卷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用于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

这种传统的对照组教学方法注重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强调教师的角色,学生主要通过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信息。成绩考核主要以纸质问卷为主,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情况。然而,这种方法可能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2.2 观察组教学方法描述:

观察组采用微课+PBL(问题驱动学习)教学方法,以下是对该教学方法的详细描述:

(1)小组分组:将药学实习生划分成每8人小组,并通过投票方式选出组长,确保组长具有成绩优异和综合能力较强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小组学习活动。

(2)课前准备:教师提前一周挑选典型案例,并依照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大纲制订PBL教学方案。教师录制微课视频(大约15分钟),内容涵盖重难点知识讲解、动画演示、习题推算过程及互动提问等。教师将微课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并提前将PBL教学手册传给小组组长,要求药学实习生在课前仔细阅览。

(3)小组讨论与探索:每个小组根据微课视频中的案例和内容展开充分讨论,提出自身疑问,并在百度学术、知网等网站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积极探索中药材成分、鉴别点及鉴定方法。在课堂讨论期间,教师及时解答药学实习生组内交流产生的疑问。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释小组看法,其他成员可随时补充,并由教师针对重难点内容进行提问,若无法回答,则需继续查找资料、深入研究,下次课堂教学再回答。

(4)知识归纳和讨论:教师引导药学实习生深入思考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确保讨论质量。接着,用多媒体播放预先录制的微课视频进行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加深药学实习生对中药材鉴定理论知识及方法的理解。教师组织药学实习生再次对整个鉴定过程进行讨论和分析,反思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教师对课堂讨论重点内容进行整体梳理,将药学实习生尚存疑惑的考点作成练习题,上传至平台,让药学实习生反复巩固练习。

观察组的微课+PBL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驱动学习,使药学实习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药材鉴定理论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同时,通过PBL的方式,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场景,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药学实习生考核成绩。

在平台上发布教学效果调查问卷,让药学实习生如实填写,从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协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五个维度进行评估,总分100分。

教学完成后药学实习生如实填写满意度表格,表格共设20 道问题,百分制评分。(满意>80分,一般60~80分,不满意<60分)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以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考核成绩

观察组考核成绩更高(P<0.05)。

表1:两组药学实习生考核成绩对比(x̄±s)

51.png

2.2 教学效果

观察组教学效果各指标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

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教学效果对比(x̄±s)

52.png

2.3 教学满意度

观察组(n=20),满意12例,一般7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5.00%;对照组(n=20),满意5例,一般11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80.00%;(X2=10.286,P=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直观性的经验性学科,性状鉴定技术是常用鉴定方法,亦是中药传统经验鉴别的根本所在,简单、经济、易操作、便捷是显著优势,经验丰富的药工可通过性状鉴定判断药材质量[4]。中药鉴定技术教学目前出现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医药学实习生学习兴趣不高。因课程复杂枯燥,药学实习生只能通过机械化的死记硬背记忆知识,久而久之,热情和积极性被磨灭。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带教忽视了药学实习生的接收情况,师生缺少有效沟通,部分药学实习生还会出现反感的不良情况。第二,知识点杂乱。药学实习生要记住药物成分、功效及搭配其他药物产生的一系列反应等各种知识,因学习难度较大,易产生较明显的烦躁情绪。第三,中药宣传、传承力度不足。绝大多数药学实习生并不是因为热爱选择的这个专业,未充分认知到中医药传承的重要意义,常以消极的态度应付学习。此外,学校对中医鉴定学的宣传力度较小,师生对该专业的重视度不高,药学实习生学习积极性偏低,给整个专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一定不利影响[5]

 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通常是带教老师将知识机械地输出给药学实习生,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这种方法要求药学实习生在短时间内消化大量的复杂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承受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这可能导致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阻碍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相比之下,PBL教学法坚持将药学实习生置于主体地位。它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从而将中药鉴定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PBL教学法不仅能够调动药学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在药学实习生讨论后,带教老师能够进行总结,重点强调本节课的要点。与单纯的机械讲解不同,PBL教学法鼓励药学实习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若一味照本宣科的讲解,耗时长,且无法解答每位药学实习生的问题[6]。微课是一种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环节或知识点制作成微型视频、音频等形式,从而将复杂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有助于药学实习生更直观地理解各种学术概念[7]。特别是在示范中药鉴定实验的过程中,传统的带教方式难以关注到每位药学实习生,而微课的应用以音频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了实验的过程,使得药学实习生可以反复观看,这在不断温习中有效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8]。微课的多媒体形式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和声音,使药学实习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通过微课,药学实习生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学习,反复观看难点部分,提高了个体化学习的效果。尤其对于实验操作过程的记录,微课的应用使药学实习生可以随时翻阅,巩固实验步骤和技巧,从而在实际操作中达到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表1可知,观察组考核成绩较对照组更高(P<0.05),主要原因是微课+PBL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技术让药学实习生观看微视频,并就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引导药学实习生自主思考和深入分析,既能促使药学实习生熟练掌握中药鉴定技术相关知识,又能促使学习效率得到质的提升。从表2可知,观察组教学效果各指标评分更高(P<0.05),药学实习生在各大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在组内讨论期间,代入医生角色分析问题,且课后若发现模糊的知识点,即可随时随地的反复观看微视频,方便快捷,不仅能对各类药学实习生学习需求加以有效满足,还能有效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微课+PBL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药学实习生综合素质,还能赢得血神对教学工作的认可,有极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艳玲,汤法银,樊克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药鉴定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00(001):156-157.

[2] 廖鹏,刘林德,向亚林,等.信息化教学在高职中药材商品鉴定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以人参鉴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003):232-234.

[3] 张慧,李妍,王青青.信息化教学在中药鉴定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探索——以人参、西洋参的性状鉴定为例[J].科技风,2019,000(10):248-249.

[4] 张玮玮,杨东方."望闻问切"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西洋参的鉴定"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3):137-138.

[5] 张飞燕,林水花,黄庆勇.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应用[J].海峡药学,2020,32(008):28+32.

[6] 肖承鸿,周涛,江维克,等.中药分子鉴定技术在中药鉴定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04):375-376.

[7] 黄庆勇,林水花,黄小艺.云课堂加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教学模式在中药显微鉴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海峡药学,2021,33(004):105-106.

[8] 唐俊芳.PBL教学法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2):360-361+36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