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民生新闻报道策划研讨
王萌 刘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萌 刘伟,. 广播民生新闻报道策划研讨[J]. 新闻传播研究,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72.
摘要:
民生新闻在传统媒体中风行一时,再加上广播快人一步的先天优势,让广播民生新闻有了极强的生命力和极大的市场。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当公众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可以随意浏览到各种民生新闻时,很多新闻广播的“招牌菜”民生新闻已经没了多少吸引力。
在全媒体时代,广播电台纷纷建立了网站或成立网络电台,以借助互联网扩大影响,增强广播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从而深刻地改变着固有的广播传播方式。像民生新闻这样的品牌广播新闻节目,因此在浩瀚的网络世界里,获得了巨大的释放空间。而怎样才能在这个空间里产生更大的影响,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却值得深思。在全媒体时代,媒体竞争的本质是对新闻资源的竞争,除了要做到独家报道,还必须通过策划在同质新闻中做到传播及时、丰富和可听,重视新闻报道的视角和质量。
关键词: 广播民生新闻;策划;受众;媒介
DOI:10.12721/ccn.2021.157072
基金资助:

时代在骤变,媒体在变革。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广电转型刻不容缓。新闻节目是广播的“立台之本”,是电台节目的“重中之重”,也被称为广播的“支柱”。而民生新闻是新闻节目的主要内核之一,也是受众最核心的需求之一。

1.民生新闻采编人员政治觉悟调查

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政治”就是新闻的灵魂,如果灵魂“出窍”,后果不堪设想[1]。因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有新闻敏感,更要有政治敏感。这种政治敏感就是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

广播作为大众媒体之一,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的来源更加广泛,面对这么多的线索,民生新闻采编人员要把关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新闻节目能否体现大局、服务大局[2]。所以这就需要广播新闻编辑要重视理论学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熟悉从中央到地方的有关宣传纪律、报道要求,并及时体现到编辑工作中去。

把好“政治关”不仅要从大局出发,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判断,把好全局和某一时期的政治关,同时也要对新闻事件的当事人负责,不能构成对他人的名誉权、人格的尊严等自由权利的侵犯。

2.民生新闻采编人员要有辨别消息真伪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网络所有人都变成了出版发行人,每个公众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传播工具,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传播内容,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源头,碎片化、全天候的“人人即媒体”出现[3]。在众多信息中辨别真假,从而准确真实地进行报道是编辑在收集信息时所应具备的能力。

2014年10月份,友加交友软件炮制的“95后萌妹用身体换旅行”、“挖掘机车震”两条虚假新闻曾经一度被众多媒体转载播发。虽然新闻中有时间有地点,甚至还有图片,但是还是有细心编辑通过“友加”二字看出了炒作的端倪,指出有广告炒作的怀疑。

只求轰动不求真相已成如今一些记者的“职业习惯”。尽管这种习惯可能是由真相难求的现实“惯”成的,但这仍然不能成为放弃核实、闻之即报的理由。作为民生新闻采编人员一定要擦亮双眼,学会甄别,不要当了虚假新闻的“二传手”。

3. 民生新闻采编人员要协同工作

广播新闻工作流程时间紧、节奏快,很多时候,从拿到新闻选题到采写成稿,记者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种情况下,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还应该具有前期介入的能力[4]。何为新闻编辑的前期介入?简单地说,就是编辑提前与记者沟通,给记者提供线索或者根据记者准备写作的稿件的基本内容,给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前对自己将要编辑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变“等米下锅”的被动编稿为“精心烹调”的主动出击,从而为新闻的高质量播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深度挖掘,要求广播新闻编辑必须具备出色的新闻意识,对外界发生的各种变化能及时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同时还要有问题意识,不仅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新闻线索,更能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出最有价值的选题来。确定新闻报道方向,通过策划,重新配置信息资源,深挖选题内涵,协助记者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增强节目的可听性。

4.民生新闻采编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营销能力

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不仅仅是一个传统媒体的把关者,他同时应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网络营销能力,让自己的节目在无形之中被听众、用户、粉丝自发的宣传。

如今微信、微博、博客、QQ、网站等网络社交方式是现在每一个记者、编辑必须的交流手段[5]。在这个过程中,编辑则须具有一定的病毒式营销能力。记者、编辑可以几率采制、编辑工作相关内同的博客、QQ空间文章,让读者成为“粉丝群”,增加民生报道的影响力;节目的微博、编辑的微博,可以形成社区凝聚力……庞大的读者群或潜在的读者、粉丝、好友等都能提升广播的影响力。

5.为听众提供个性化民生新闻产品

过去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总觉得,有内容的原创,有独家,是精品。然而在今天的媒体环境下,如果没有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形态,没有一个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传播出口,再好的内容,也无法抵达受众[6]。现在的传媒业界,不是“内容为王”,也不是“渠道为王”、“技术为王”、“经营为王”、“产品为王”,而应是“内容生产+产品形态+渠道占有”为一体的意识。简单说就是“信息服务为王”。

争夺用户,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信息服务的价值链主要有三个环节:信息提供、传播技术及传播媒介、渠道及经营[7]。这三个环节决定了要想为读者和受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同等重视内容的采集、产品的设计、传播渠道的选择、以及有效的经营和科学的管理。采编、经营和管理,是现在媒体经营中的铁三角。在了解客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精确投递,将更好的产品迅速传递到用户的手中,与用户共鸣,共创价值、价值共享。

在节目内容上,广播媒体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办精品节目。广播媒体要想在众多媒体的竞争中取得业绩,主要还是看其一流的节目质量和一流的作品[8]。无论我们使用的终端是电脑、手机还是MP4,人们希望看到、听到的永远都是真正有价值、有灵魂的娱乐和资讯。

然而,在事实信息提供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多元化参与的今天,媒体的更多发展机遇开始集中在个性化、分众化内容资源的利用和攫取方面[9]。媒体的价值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一种眼光、标准、态度和方法。在提供广播产品服务时,必须十分注重对信息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广度和深度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开掘、整合、优化、利用,使广播传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多样的社会信息需要。

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处在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越来越突出, 百姓的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 由此民生新闻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新闻策划必须在提升新闻品质的基础上加强创新,才能得以持续发展,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蔡雯.新闻编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童清艳.超越传媒:揭开媒介影响受众的面纱.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易圣华.新闻公关策划实战.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熊忠辉,王晓梅.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特点、问题与趋势. 中华传媒网.

7.孙登峰.民生新闻如何从琐碎变得厚重.新闻世界,2015.7:47-48.

8.赵雅文,曹茜.电视民生新闻前景空间的立体构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12):67-68.

9.肖娜.媒介融合时代独立学院广电新闻专业教学模式新探.新闻知识, 2011(3): 72-7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