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田土壤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药、化肥、畜禽粪便、工业废水等因素导致农田土壤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超过安全标准的状态。这些有害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有机污染物等,会对土壤和作物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一、常态下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
(一)无机物的污染
农田土壤无机物的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化肥、工业废水、农药、畜禽粪便等因素导致土壤中存在过量的无机物质,超过了安全标准,对土壤和作物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无机物质包括重金属、氮、磷、钾等,会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肥料、农药和其他化学品中含有铅、镉、汞等重金属,这些物质会随着使用和排放进入土壤中,如果超出安全标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柑橘种植地区,由于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土壤中的铅含量高于安全标准,导致柑橘果实中的铅含量也高于安全标准,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潜在的风险。此外,农田土壤中过量的氮、磷、钾等无机物质也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壤中的氮磷钾浓度超标,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破坏土壤生态平衡,导致土壤肥力逐渐降低。
(二)有机物的污染
农田土壤有机物的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中,由于肥料过度施用、农作物残留物等原因导致土壤中存在过量的有机物质,超过了安全标准,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些有机物质包括农药残留、农作物残留、畜禽粪便、工业废水等,会对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生长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留物,如秸秆、树叶、枝干等,这些残留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如果随意堆放或未加处理就会对土壤产生污染。例如,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残留物在露天堆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甲醛等有害物质,对土壤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农药和其他化学品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如果过度施用会导致土壤中有机物浓度超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例如,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农田中,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浓度过高,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
二、农田污染土壤治理
(一)建立土壤分区污染治理体系
首先,建立土壤污染分区治理体系,是防治农田土壤污染的重要措施。分区污染治理体系主要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和划分,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确保农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其次,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推动农田污染土壤治理工作的开展。最后,加强对农民、企业、政府官员等群体的环保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提高其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
(二)加强污染物源头管控力度
加强污染物源头管控力度是落实农田污染土壤治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只有从源头上切实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减少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损害,才能有效地遏制农田土壤污染的问题。首先,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排污行为。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农业生产者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方式,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其次,农业生产者也应当加强环保意识,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比如,在肥料的使用上,可以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对土壤的损害。在农药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农田土壤污染[1]。
(三)规范农业生产过程管理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管,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和处理违规行为。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环保意识,引导农业生产者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方式。其次,农业生产者也应当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比如,在肥料的使用上,应按照规定使用,并在使用后及时清理残留物,避免污染土壤。在农药使用上,要按照标准使用,并注意使用剂量和频率,避免过量使用造成污染。此外,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清理畜禽粪便,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四)推动种养一体化生态农业模式
推动种养一体化生态农业模式是落实农田污染土壤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该模式将种植和养殖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品质,又能减少农业污染和环境风险。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种养一体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结合农业生产的需要,选择适合的种养一体化模式。比如,可以将种植和养殖结合在同一块土地上,利用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作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生产,减少农业污染和环境风险。
三、农田污染土壤安全利用
(一)低富集农产品品种筛选
在农田污染土壤的治理工作中,低富集农产品品种的筛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低富集农产品是指在污染土壤中生长的农产品,其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低于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低富集农产品的筛选需要从品种选择、育种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入手。在选种时,应优先选用对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和转化能力的品种。例如,一些绿叶蔬菜和豆类作物具有较强的重金属吸附能力,可以选择这类作物作为低富集农产品的品种。其次,育种应注重选择抗污染性强的品种作为亲本,利用基因工程和遗传育种等手段,培育出抗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新品种。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壤和水源的监管,避免使用化肥、农药等对土壤造成污染的物质。同时,应科学施肥、轮作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品质,降低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含量。
(二)农田种植技术集成
农田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工作需要进行技术集成,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品质。有机种植技术是一种以生物学、生态学和土壤学为基础的种植模式,可以帮助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土壤污染的影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有机种植技术可以使用天然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对土壤造成污染的物质。另一方面,轮作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土壤保护技术,可以帮助减少土壤污染的影响,改善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轮作可以通过种植不同作物和休耕等措施,减少土壤中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积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品质。最后,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如利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等,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2]。
四、结束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农田污染土壤的治理和安全利用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同时加强土壤的安全利用,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铁祥伟,李晓燕,李嘉男,赵凌.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原位钝化实验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1):102.
[2]欧阳薇.农田土壤污染成因及修复措施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19,1(0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