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增长方式是由现代工业文明逐渐向生态文明转换的结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能源的使用力求达到最省、最低耗、低污染、零排放等节约式使用,以最小的消耗,换最大的经济效意。为了加快解决资源环境的束缚,新发展理念力争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争取早日实现“双碳”技术的实现。自然资源作为立国之本,是民生发展的根基,只有在拥有一定的自然资源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新科技的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抉择所在。
一、低碳经济伴随的问题
1.1理念未能普及化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日益增多,随着各个行业的层出不穷,对于能源的使用也逐渐变多,诸多行业在相应“十二五”规划的同时,也在被利益所驱使。将“低碳”作为时尚的标语,打着“低碳”的旗号,却做着“高碳”的资源使用。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中,财税是一个支点,是否能促进低碳经济的实现,除了言行上的推进,行为上的支撑也是十分重要,空有远大理想,没有同行的实践者是无法达到终点,所以能否推动低碳经济这杆大旗,财税起着绝对重要的地位。每年的“低碳”带动者们在这一望无际的道路前行,没有“灯塔”的指明,终究会迷失方向。应该在各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才能是推动着前进的无限“动力”。对于我国坚持的较高的增长率和投资率,是由国家起着主导作用,在这个“低碳”狙击战中,打着先手作用,未来的趋势如何由其作为决断要点。各种工业化厂房要能将自身污染排放得以管控才是重中之重,即使有着各种法律的约束,但是在利益面前,还是义无反顾的扑向利益的“深渊”,农村偏僻厂房仍然有着不少污染者,把空气从洁净中“玷污”,自然资源不断的浪费。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即使曾经寒冬三尺的北方也逐渐减少了严寒,曾经落地成冰之地也变得仅仅是寒冷。
1.2协调发展以大局为重
国家这一帆巨轮承载无数人民的希望,在“低碳”严峻之时,全球瞩目着气候变暖的严重危害。而为促进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财税政策逐渐偏向低碳经济,以指引思想领导着人民向低碳经济靠拢。①加大力度支持节能减排行业的盛行,大量的财政预算的投入成为了节能减排的有力保障[1],为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给予丰厚的帮助,激发着企业文化的发展,铺盖着节能减排的这条道路。政府中的适当资源可以进行合理分配,为那些在节能减排道路上的“寒困人”雪中送炭。加快低碳经济的延续,从金融体系中入手,促进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能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实现环境污染上的改善。②政府补贴也是对市场有着绝对的影响,资源配置的变动影响着行业是否能正常运转,一定的补贴到生产部门或消费部门,降低其研发的成本,大大舞动着研发部门的动力。也能促使着相关部门带动着社会经济,以杠杆原理的方式壮大着财政资金的优势。③经济上税收工作的开展也可以有利于低碳产品的生产,优惠税收政策,直接与间接的减免减排技术开展的压力,激励着减排技术的研发。相关产业链也实施针对性政策鼓舞使用低碳产品,对于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必不可少的要素。④低碳产品的研发使用是低碳产品研发商的重点,政府给予一定的采购政策,推动研发商经济上的流动,促使相关行业能够有一定的收益,也可以开通专门的采购也就是“绿色采购”。合理的采购政策也会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促进着低碳经济的发展。⑤税务的征收工作的进行是限制消费者与生产者一个十分有效的财政手段,对于那些低碳技术研发人员给予一定的鼓励,而对于那些环境污染的生产者也可以起到一个制衡的作用,加大对其管制制度,减少高污染的产生。
1.3多元化下的低碳经济
工业化与城市化下的加速发展,城市中的工厂也给予一定的控制,与其他国家相比,别的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短则40年,长则70年,而我国仅有30年,发展低碳经济也面对新的困难。经济产业偏多,但效率上却偏低,多年以来对于碳的使用确是一直持续新高。车辆的使用,二氧化碳的排量也是大规模的增加,交通、建筑等设施拔地而起,经济飞速发展,低碳技术无法跟上这高速的步伐,仍然是一大难题。但对于二氧化碳的排量多种企业开始实施类似全民植树等相关活动,促使低碳经济逐渐追赶着这一难题的步伐。
二、对于低碳经济的“国之重担”
低碳经济的主要行为方式是低排量、低能耗、低污染等等为基础的能源结构,主要是以舞动更多人们一同进行,将消耗与新生得到平衡达到碳中和的层面,现在如预测一般先以碳达峰为主,控制能源消耗达到持恒,以此增加再生能源的降临[2]。低碳经济不仅是创造新机会,也是需要进行不断的新探索、新创造,只有在不断探索中才能逐渐实践。这是一场关乎整个国情动荡的重要举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经之路,也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之一。
2.1定立低碳经济的根本
通过建立与完善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形成,加快低碳经济的步伐。真正做到“一抓”“三防”关系,抓住低碳经济建设,防浪费、防乱上项目、防一哄而起,这是通过无数岁月累计的历史教训,是未来更好发展的奠基石。秉持着低碳理念与原则,体现发展低碳经济理念与实际经验,将节约贯彻到底。加强执法监督,成立专门机构指导,改善环境,形成良好的资源循环。确保社会一心,统一步调,齐心协力将低碳经济发挥至极。
2.2低碳经济生态模式
应对能源与环境相关问题,是不可能建立在延缓城市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但可以将城市引导为低碳生态城市[3]。深圳市成为了国家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市,在这一先例的带动下总结经验,全面推广。在不同经济增长与能源环境的推动下仍然有效发展,城市逐渐得到净化。提倡的节能生活方式也不断在体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城市化的节能减排,造就了“低碳城市”的降临,也是碳经济作为以后发展重要转变。有效的较少能源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距离碳达峰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低碳经济最低限度地影响着经济增长,持续增加着就业方向的潮流,推动新一代就业人员从事低碳技术的研究,加速低碳技术的研发。
三、总结
低碳经济在不断推动,未来经济逐渐得以控制,在一定经济增长下的能源也随之不会耗竭,自然资源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曾经被污染的环境逐渐改善,城市的繁荣与守护并存,让未来不在承受资源不足的威胁,让未来更加洁净。
参考文献:
[1] 姚婷婷, 陈泽勇. 碳中和国际标准解析[J]. 电子质量, 2011(1):3.
[2] 曹淑艳, 霍婷婷, 王璐,等. 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碳中和能力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S3):3.
付允, 马永欢, 刘怡君,等.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18(3):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