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果对矿产资源过度索取,就很容易会引发相应的地质灾害,而这不仅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周围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当前矿山生态环境的弱化速度是非常快的,而若不抓紧恢复和治理,那么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不管是站在哪一角度,基于哪一立场,都应该重视矿山地质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进而通过多方举措的落实,机制制度的完善,先进理念的深化,相关原则的遵循,来实现源头上的科学管控和综合治理[1-2]。
1.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必要性
1.1是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举措
习总书记一直强调,绿水青山我们要,金山银山我们也要,所以经济的发展一定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总书记的这句话直接彰显了我国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决心,也体现了其的重要性和时代意义。所以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各类文件,并希望借助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施制度以及体系机制的探索和完善,来实现绿水青山的打造,进而借助各地方人民政府,来强化对其的监督和管理,最终通过责任的落实,原则的遵循,方案的制定,方向的明确,来对矿山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修复和治理。
1.2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
过度地开发,开采使矿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且农田被占,土地污染严重,耕地面积骤减,都成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地下水的破坏和污染,导致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所以应在立足于矿山实际生态环境和地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来强化治理修复措施的针对性,通过对国土的空间规划,来实现生态经济生命共同体的打造,进而通过消除地质灾害的隐患,以及合理推进粮食基地,土地复垦等工程,来实现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最终通过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农民经济的创收,来更好地维系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3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对矿山进行开采作业时,在巷道掘进的这一环节,不仅破坏了森林原本的生态面貌,还导致大量树木被砍,从而使得一些生物失去了它们繁衍生存的家园,进而导致人类社会与大自然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所以应通过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来恢复其的自然景观,改善其的生态环境,进而通过生物多样性的积极保护,地质灾害的科学防治和有效规避,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修复治理的方案编报科学性不足
在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时,应以国家为主导,但是目前不管是方案的制定,还是责任的划分,权责的归属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背景信息的不完整,不准确,导致矿山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工作没有清晰的目标设定,再加上意识的不足,理念的缺乏,导致相关内容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除此之外,监管力度不够,审查不严格,也使得保护修复措施无法落到实处。
2.2修复治理的资金来源比较狭窄
在矿山的建设上,我国还没有成立专项的资金,再加上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很多,所以无疑加大了修复治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工作非常依赖于政府资金的投入,但是投资力度的有限,也导致相关的工作开展得十分缓慢,再加上社会资本的投入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生态修复的治理工作难以在此过程中发挥出其的实际作用和价值。
2.3修复治理的操作科学化程度不高
对于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工作来说,一定要有针对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资源的再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科学性,以进一步强化对地质生态的保护,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但是由于我国在该领域的起步相对较晚,再加上理论经验的限制,意识重视程度的不够,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工作难达到预期的目标,特别是有些项目的开展治标不治本,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相关资源。
3.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措施与建议
3.1加强修复治理方案编报的审查管理
要想更好地进行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治理,就应将目光集聚到方案的编报和审查上,从而通过强化其的应用管理,来更好地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的建设。同时,在进行方案的设计时,一定要强调绩效目标的合理性,进而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来实现正确科学的规划引导,以借此来实现相关资源的再利用。其次,还需要在立足于矿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来使所制定的方案更加科学合理,进而通过内容的完善,细节的调控,质量的审查,来使方案的编制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3.2加强修复治理的资金筹措和管理
首先,各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对资金筹措、管理和使用的加强,来提高资金的利率,以确保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的落实。其次,可以在立足于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来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进而通过多部门联合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来明确责任主体,并在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之下,来建立协同推进、改革创新的运作机制,以在立足于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的基础上,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
3.3系统化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首先,各地方政府应在绿色环保等理念的引领下,来对矿山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地质灾害的类型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在因地制于人,文本等原则的引导下,来对接好每个工作流程和环节。其次,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来强化其的保护和约束力度,进而通过地方性生态补偿法规的科学制定,来实现精准有效地恢复治理。
4.结语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生态的守护,所以应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认真地贯彻落实,来实现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3]。
参考文献
[1]张国峰,罗春柳,黄立华.新时代视角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价值探讨[J].信息周刊,2018(28):1.
[2]谢雄,刘明月.砂石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实践研究--以保定满城馒头山为例[J].现代矿业,2021,37(8):4.
[3]韩宝富,寇婷,王金龙,等.空间治理视角下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路径研究[J].城市地质,2021,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