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新经济时期已经来临,林业资源配置及体系建设作为绿色发展主题,其影响意义深远,经分析后发现当下我国绿化总体面积已经达到世界生态标准,植树造林必将作为当下乃至未来时代发展主题,但随之林业事业快速发展,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影响波及等研究也越发关键,林业有害生物是随之造林规模扩大而出现的一种必然性影响,其危害在于对林业树种成长影响,造成大面积死林出现,对成树质量也造成损害波及,不利于林业生态建设发展及经济效益提升。基于此本研究促进及维护林业发展层面入手,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形成、影响波及给予阐明,将防治技术与实时管控进行方法提出,为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发展、林业经济提升及效益增强奠定基础。
1.现阶段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诱因分析
1.1原木质量问题导致有害生物形成
植树造林绿化过程中主要以原木为主,原木的重要来源是林木生态园区,经分析后发现因原木质量问题导致的有害生物出现极为常见,造成原木质量问题主要是长期对林区的滥砍滥伐,缺乏对林业资源的科学维护、有效处理,导致原始林业生态系统遭到严重冲击,良性生态系统造破坏后,会影响原木内部结构及组织密度变化,对有害生物不能有效及时的对其进行抵御,加之缺乏人工介入与有效管理,演变为大面积的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滋生蔓延后形成极为负面的波及影响,进而对整个林业造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不利效应。
1.2有害生物繁殖速度较快
从地球生态环境层面分析,有害生物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不可回避的,受我国地质环境及污染等问题影响,有害生物在繁殖中会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发展。通过对有害生物传播形式分析,主要以主动传播、自然传播两种,主动传播是基于有害生物自身的高繁殖特点,会再不具备条件的环境中大量繁殖,且阻碍与控制因素相对较低,为主导传播奠定基础。同时从生物遗传及相关层面分析,有害生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对外部环境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随之而变、随之而动,自身可发生遗传性改变,这样都会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
1.3外来物种入侵导致问题发生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开放提速,各种产品及形式的贸易量逐渐增加,基于我国林木原木数量紧张,需对外进行大量原木采购,引进国外优质树种是其林业造林的主要渠道,但其弊端在于对新原木的引入也夹杂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加之受自然环境及管理失效影响,也出现大量繁殖情况,对实际造林与植树建设形成较大冲击,不利于林业健康发展。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分析
2.1传统防治技术应用分析
传统防治技术经过长期实践与应用,对减少林业有害生物损害十分关键,传统防治技术主要管理+检查为主,将营林技术与苗木检查进行融合发挥,科学配置,实现林业造林及病害预防的时效性作用,首先传统防治技术应用中需考虑抵制有害生物的能力发挥,要通过人工方法对择优林木进行选择,而选择的标准正是以抵制有害生物能力为主,可通过资料分析、数据搜集与案例研究等,对具有抗病能力较强的林木进行选择,待选择完成后不能直接开展种植,而是需对种植环境、造林条件进行勘察、研究,选择最佳与最适应的环境条件,进行合理化密度栽植。其次进行配置栽植中不能以单一树种为主,要通过营林技术采用多种树种植入,即营造混交林。其他树种也要同样具有抵御有害生物的入侵能力,形成较强的林区生态抵御系统、最后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要侧重集中管理、实时监控,例如开展中耕除草,并进行修枝浇水、实施松土施肥,并对中幼龄林木进行加强控制,定期对病虫害进行快速清楚,有效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更好地指导有害生物防治工作[1]。
2.2物理防治技术应用分析
物理防治技术是通过物理设备及工具的有效利用,强调科学方法发挥,以人工或设备功能发挥为主,对林区林木进行有害生物处理及预防,例如较为常见的物理防治技术包括人工捕杀、黑光灯诱杀等。方法的应用主要从有害生物特点入手,如群居性、假死性特征[2]。针对其特征可选择人工捕杀方式,如在害虫处在越冬或冬眠时期,可对其进行处理,可对化蛹、产卵的所处初级阶段进行集中处理,在进行处理中必须彻底、及时,如对患有病虫的枝干进行全部剪除,将大量虫卵或幼虫进行集中焚毁。但完成处理工作后需对原有林木进行加固修复,可采用补位或栽植的方式,植入较强的免疫树种,即混交林的构建,可提升园区的病害防护能力。另外经分析后发现,有害生物同样具有趋光性特征,因此可采用趋光诱导方法对其进行处理,黑光灯方法较为奏效,同时可以配合高压灭虫灯方式,将害虫进行引出后给予集中处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提升年,热处理方式也十分奏效,同时超声波方式可通过音波对病虫害进行处理。在实际病虫害处理中都可结合实际需求与关键技术,只有通过有效组织、科学配合、全面协同才能达到最终目的[3]。
2.3化学防治技术应用分析
化学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化学防治技术也是林区病虫害处理最为简单、高效的方法之一,首先要对林木类型及有害生物特点进行掌握了解,通过数据分析掌握该林区的病虫害类型,其后通过化学药剂研究或植入方式,如制作毒签、毒绳或毒环等,采用陷阱引入的方式让有害生物自行进入其中。同时可对树干的进行针对性设计,采用注药熏蒸方法,大面积处理病虫还,以静态模式配合动态喷射的方式,全面开展林区病虫害处理。经分析后发现在化学防治技术应用中可选择植物毒素,制作植物源性杀虫喷剂,通过该方法应用可有效降低杀虫中的环境污染,起到生态维护的关键作用。
3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及其推广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明确推广目标加大市场化宣传、构建科学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加强技术人员培养与技术创新、设计监测模型及图像分析等。从不同方面及角度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技术及应用推广进行论述,为林木经济效益增长及造林事业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小霞.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2):86-87+90.
[2]杨焕厚,邢立秋波.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实践探析[J].农家参谋,2021(06):170-171.
[3]黄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实践[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0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