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代社会的工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空气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如果大量污染物质被直接排放到空气当中,人们暴露在这样的大气环境中势必会由于有毒有害物质的吸入,而对自身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对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可以说,大气污染问题是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环境问题,加强对于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监测和治理已经刻不容缓。对于大气污染治理来说,大气环境监测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开展大气环境监测能够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是有效制定污染防治对策的重要基础。做好大气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是提升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保障。
1大气污染问题的成因
1.1是我国大气环境的监管力度
需要进一步提升。近些年我国对于包括大气污染问题在内的环境监管日益重视,不仅在这些方面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法规,还不断强化了各地对于包括大气污染问题治理在内的环境监管。但是国家层面的政策部署在各地的贯彻执行上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一些基层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考虑,导致在加强环境治理方面决心不够大,甚至通过一些方式变相地为当地能源消耗较大的企业开绿灯。这种情况的存在会给环保监管工作造成阻碍,从而导致大气环境治理效果的下降和污染问题的加重。
1.2经费不足
当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地区之间发展并不均衡,由于经济条件和认知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不是所有地区都重视环境监测工作,将其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在一些地区,由于经费限制,导致环境监测工作实行的力度有限,存在环境监测设备短缺的问题,导致环境监测工作不能够正常开展,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1.3废气没有有效地得到严格切实的治理
我国经济发展成绩卓著,特别是工业领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也正是在工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大量的工业企业在自身生产中是否能够做到对所产生的废气进行有效的处理,是否能够充分配合环保部门做好废气的治理工作,是关系到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有效治理的关键。但是不少企业出于自身经营效益角度的考虑,往往把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看得比空气污染治理要重要得多,因而有许多企业为了减少废气处理的费用而不同程度地存在废气偷排问题,从而造成区域内的大气污染问题长期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理。
2促进环境监测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对策
2.1提高对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
大气环境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环境监测作为有效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要求环境监测人员必须充分认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要通过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及时发现大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隐患,使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从而促进大气环境中质量的不断提升。
2.2调整能源结构
大气环境保护还应当积极关注各类燃料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及时淘汰传统能源,加大清洁能源应用占比,解决现有的大气污染问题。我国作为煤炭大国,煤炭依然是比较重要的能源应用类型,在电力企业以及其它工业企业中广泛应用。在煤炭资源应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成为防控治理的关键着眼点。当煤炭没有得到充分净化处理时,其在燃烧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大量二氧化氯,成为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成分。基于此,调整未来能源结构极为必要,各个产业应该注重引入运用一些新能源,提高清洁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有效治理原有能源应用时产生的大气污染物[6]。比如工业生产中积极推广天然气的应用,以此替代传统煤炭资源,也就必然可以形成理想的大气环境保护效果。此外,在建筑、市政以及商业等领域积极推广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源等,同样也可以发挥出较强的大气环境保护效果,降低了传统能源应用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
2.3明确数据处理计划
明确数据的处理、控制计划,根据不同污染物的采集现状确定质量控制计划,方便在远程管理过程中对所涉及的操作步骤进行细化,并参照具体的监测处理标准完善结果控制目标。具体来讲,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大气监测数据结果分析中,相关人员需要尽可能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分类,通过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统计、分类与实时监控,为相关基层部门的分析工作、大气数据结果分析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为气象数据的计算提供参数依据。为了更好地提高数据的处理质量,相关人员需要参照大数据的结果建立起风险防控计划,通过对所涉及的气象数据进行评审管理,建立起合规的处理公式,以期提高气象数据综合管理的准确度。第二,相关人员也要掌握符合标准的采样频率,通过细化数据分析过程,明确各类方法的优势及劣势,保证有效的监测模式可以应用至空气质量分析当中,也能在定期、定点的分析中明确重要监测结果的处理方向。总之,相关人员要根据当地空气污染情况落实采样周期,准确拿捏采样频率,消除污染物监测结果异常方面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明确具体污染物种类,通过参照当天、当月的天气状况和大气质量,落实科学的监测时间,方便相关人员在特定的时效内评估污染物的具体成分。同时,确定不同污染物的采样频率,也能消除不科学采样的问题,通过明确核心管理规则,在提高具体的监测水平、监测质量的过程中,满足物质的采样需求。第三,利用样品采集仪进行校准管理,通过评估出大气采样的浓度指标,并定期维护仪器的功能性,做好仪器流量的统计工作,有利于确保采样体积固定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细化整体质量监测步骤,在加大工作人员专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向的过程中消除实际采集的问题,提高了现场动态监测、采样工作的质量,也能消除人为操作因素,现场作业不规范的潜在隐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需要坚持科学化的环境监测原则,运用先进的大气环境监测技术,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大气环境监测制度体系,从而通过细致地汇总和分析各项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进而以此为依据发现问题和从源头上制定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从而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高寒,朱建龙.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及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20(17):222.
[2]张岩.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及对策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45+49.
[3]魏英姿.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及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20,46(02):218-219.
[4]谢丽娜.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4):132+134.
[5]孔小禹.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8):22-23.